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民族植物學家裴盛基近日提出,中國、越南、老撾3國應在邊境地區合作建立“綠三角”跨國境自然保護區,以共同承擔位于這一區域的亞洲最大的一塊熱帶森林的保護工作。
裴盛基分析,中、越、老3國開展跨國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可以從整體上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也給活動范圍較大的物種提供足夠的棲息地;可以開展跨國聯合行動,有效
控制非法捕獵野生動物和貿易活動;通過信息交換的雙邊合作等機制,減少邊境地區的森林火災,有效解決土地和森林的利用與保護之間產生的沖突;有效地促進生態旅游以及藥用植物、非木材產品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可以通過邊民的交流和互訪,加強雙邊文化聯系,并促進邊境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裴盛基說,中、越、老3國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件已較成熟。中、越、老3國邊境地區相連,除有著共同的生物文化環境外,目前區域內各國和平共處,邊境貿易和跨國旅游活躍,并都加入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各國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自然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政策。而且,中國與越南、老撾已建立了良好的區域合作關系,3國的經濟聯系和交通、通信設施已有較大改善。
中國境內建立的云南大圍山、分水嶺、黃連山、西雙版納4個自然保護區與老撾北部的豐沙里自然保護區,越南北部的孟藝、黃連山自然保護區等7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5萬多平方公里,彼此間相互連接、互相依賴,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亞洲面積最大的熱帶森林區。裴盛基認為,中、越、老3國有必要合作將這一亞洲最大的熱帶森林區建成“綠三角”跨國自然保護區。新聞來源:中國環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