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7月4日訊昨日,我市某出口企業,又獲得了10份煙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簽發的“早期收獲”證書,這意味著企業出口到泰國、價值6萬多美元的果品將能享受到關稅優惠待遇。
何為“早期收獲”證書
對“早期收獲”證書,我市企業并不陌生。2003年,我國與東盟就自由貿易和經濟合作達成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減稅總協定,該協定被人們稱為“早期收獲”方案。按照該方案,2004年1月1日起,東盟對我國560多種農產品先行降稅,2006年降為零。2004年1月1日,我國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開始對出口東盟的企業簽發“中國-東盟10+1”優惠原產地證書(即“早期收獲”證書)。
據煙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處工作人員介紹,“早期收獲”證書是為出口商品“經濟國籍”一種。我市的企業一旦獲得了這張“身份證”,向東盟自由貿易區出口的商品,便能享受從30%-50%不等的進口國關稅優惠待遇。企業界的人士認為,“這個優惠幅度”,無疑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出口成本,能夠使企業的出口商品在進口國市場保持一定的價格優勢,進而較快搶占東盟市場。
進軍東盟的“敲門磚”
由于東盟自由貿易區向來是我市農副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因此,“早期收獲”方案的實施,自然也惠及了我市的企業。
一份數據顯示,在“早期收獲”方案剛剛實施的2004年,煙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向我市企業簽發“早期收獲”證書為496份,金額597萬美元。可是到了2005年,我市即提前進入“早期收獲”方案“豐收期”:今年到目前,煙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簽發“早期收獲”證書884份,金額1160.60萬美元,均是去年的近兩倍。
在“早期收獲”證書的“滋潤”下,我市一大批外貿出口企業得到了實惠,對東盟出口大幅增長,以致于許多企業的負責人紛紛把“早期收獲”證書稱為打開東盟市場的“敲門磚”。
“早期收獲”宜早下手
雖然“早期收獲”證書促進了我市企業對東盟的出口,但與我市農副產品龐大的出口總量相比,我市企業通過“早期收獲”證書“采摘的碩果”未免有些微不足道。目前,我市每年向東盟地區出口農副產品達1億多美元,卻僅占我市農副產品出口總量的11%。
當然,出于改變我市農副產品出口市場過于單一的考慮,利用“早期收獲”證書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也是未來豐富我市農產品出口市場的一個必然選擇。眾所周知,日、歐、美在我市農副產品出口市場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比如在2004年,我市農副產品對日、歐、美出口量便占農產品出口總量的71.9%,向這些國家和地區出口農產品固然令我市企業獲益匪淺,但與此同時,也令我市企業飽嘗“市場單一”所帶來的種種貿易“苦果”。
在這種情況下,我市企業“轉戰”貿易環境相對寬松、與我國地域相臨的東盟自由貿易區,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因此,我市的企業應該抓住“早期收獲”方案所帶來的商機,擴大對東盟地區的出口。(鄭野軍呂偉姜文輝)責任編輯:邱雁(來源:水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