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出爐,預測全年的GDP增長呈現下滑態勢
本報記者 侯利紅 發自北京
對于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冷熱爭論繼續升溫。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于昨天下午首次推出了自己基于中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所得出的預測:全年的GDP經濟增長呈現下滑的態勢;城市居民的價格指數也出現比較大的下滑,到年底是略微為負的水平;貨幣與貨幣M2供應增長連續下滑,到年底降到10%以下。
該中心主任李稻葵特地主持“經濟形勢討論會——2005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提出他們的預測,并邀請10余位國內頂尖經濟學家及相關官員匯聚清華大學,聽取其他專家的觀點和對模型的意見。
“經濟分析不能單靠模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對中心所作的預測表示質疑。他說,如果中國的M2四季度真能降到10%的話,從現在開始見什么賣什么,全世界金融期貨市場、農產品價格市場等現行價格就全是有大錯的,“因為M2從來沒有降到10%,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中國的企業界、經濟界要想著該干干什么吧,不能坐這兒聊天了。”
同樣來自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林毅夫似乎是個樂觀主義者,他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顯然比宋國青有信心。他預測,今年消費增長是7%到8%,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應該維持在9%,低于9%的可能性不大;明年消費增長大約在7%到8%之間,投資增長是15%,整個經濟增長應該是在8%。不過,他也指出,從1998年到2002年這一段時間,中國已經連續5年緊縮。通貨緊縮不可忽視,政府應通過政策解決這些背后的問題。
如果通貨緊縮的情形不消除,生產能力過剩就會一直存在,從而對投資和消費產生壓力。對此,林毅夫建議,解決存量生產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找一個存量的需求,除了外國直接投資、民間投資和城市居民的消費等,應該啟動農村市場,鼓勵農村消費,農村與生活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水電、道路等方面投資嚴重不足。
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GDP很高,CPI很低,都出乎意料。“我們現在發生的分歧就是到底根據GDP還是價格(CPI)預測未來的問題。我認為應以價格作為判斷、預測和分析標準,從價格的變動來分析預測宏觀經濟目前的走勢。”
袁鋼明列舉理由說,去年4月份宏觀形勢發生變化以后,中國國內看起來投資下落了,但是價格很高;而最近5個月看起來投資很高,但是價格很低。企業要么就是虧損增長,要么就是資金緊缺,有一些鋼鐵廠的老板反映其工廠已經停工了,消費呈現低落態勢。“我唱一些反調,”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中心副主任范劍平開門見山地指出,中國經濟沒有如此脆弱,中國的經濟運行只能說從前一個階段的加速增長轉向目前的穩定增長,現在所有表現出來的跡象不至于得出經濟過快下滑、嚴重通貨緊縮的結論。但是,他也指出:“今年可能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通貨緊縮是一種趨勢,要做長期的準備。”他建議,國家宏觀調控應鎖定一個焦點——穩定稅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王小廣昨天卻在會上發言表示,通縮不易發生。他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主要解決結構的問題,解決增長和消費者結構的問題,解決產業發展結構的問題,GDP有所回落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