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計劃將如期于7月啟動。從昨天開始,雙方將用20天的時間對彼此的關稅減讓表進行技術性核查,并調整相關的海關數據系統。7月20日,雙方將正式開始按照《貨物貿易協議》規定的時間表,對原產于中國和東盟的7000個稅目的產品相互給予優惠關稅待遇,以自由貿易區的稅率實現彼此貨物的通關。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盟10國建立的自由貿易安排。2004年11月29日,
雙方在老撾萬象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協議規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實施降稅的早期收獲產品和少量敏感產品外,雙方將對其他約7000個稅目的產品實施降稅。至2010年,中國與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6個東盟老成員將取消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建成自由貿易區。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等4個東盟新成員將享受多5年的過渡期,至2015年與中國實現自由貿易。
記者昨天從商務部獲悉,目前東盟成員中的文萊、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已經完成了對《貨物貿易協議》的國內審批程序,印度尼西亞和泰國也將于近期完成。中國與上述國家將從7月20日起相互給予優惠關稅待遇。東盟成員中的柬埔寨、老撾、菲律賓和越南將在完成國內程序后,與中國相互實施降稅計劃。
“降稅計劃的實施將顯著地促進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商務部負責人介紹,中國從東盟進口的主要商品有電子產品、原油、液化石油氣、植物油等;對東盟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機電產品、紡織品、服裝、成品油和糧食。
面對即將降低和拆除的貿易門檻,云南、廣西、廣東等鄰近東盟的省、區的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尋找商機,有的開始重新對市場定位展開規劃,試圖擴大企業在東盟的市場份額;有的重新審視自己原有的區位、資源優勢,試圖尋找到新的合作領域和合作方式。
作者:陸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