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年改革開放,廣東國有企業的數量在減少,而經濟分量并沒有縮水。部分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逐漸增強。一些國企開始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廣東省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從改革初期的突破債務重圍、盤活優勢資產,到逐漸集中產業優勢和科學管理,已經形成鮮明的發展戰略。這些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民營經濟近年來發展較快,國企依然是經濟的主力軍。實踐證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國企以市場為主導、抓住時機,不斷加強管理,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以逐步擺脫爛蘋果的困境。
爛蘋果還是金蘋果?
1996年,廣東省物資集團累計虧損7億元,瀕臨破產。在一些人眼中,這家有著54年歷史的老國企已病入膏肓。有人說它是一個壞蘋果,很快要爛掉了。我說是金蘋果,金光閃閃。剛上任的集團董事長莊耀開始把脈下藥。
在莊耀看來,國企有歷史債務、有虧損、有冗員、有包袱、有體制不活等問題,但同時也具備許多獨特優勢。第一,國企有信譽,老板是國家,而世界上最大的信譽是國家信譽、政府信譽。第二,國企有廠房、倉庫等物質基礎,有歷史形成的購銷區位優勢。第三,國企冗員多,但人才集中。第四,國企領導是從眾多優秀人才中選拔出來的,綜合素質較高。
在隨后的改革中,廣物集團沒有急于變賣家產,而是面向市場,看菜下鍋。在廣州,該集團除了擁有15個占地共約128萬平方米的倉庫外,還有碼頭等運輸設施。集團利用舊倉庫改造的廣東汽車市場,面積達6萬平方米,市場內設有車管所、刑偵、監測、購置費辦、工商、銀行、保險等單位,還能為用戶提供當天選購、當天上牌和當天用車的服務。目前,汽車市場在全國銷售規模最大、服務功能最齊全,并占有廣東全省市場25%、廣州市場55%的汽車上牌量。我們占領了重要市場和銷售渠道,搶占了先機,即使將來外來企業進入流通領域,由于競爭成本高,我們也有優勢。莊耀說。
在全國大部分國有物資企業萎縮的情況下,廣東省物資集團從1997年起經營規模保持了20%的增長速度。2004年,集團實現經營規模350億元,銷售收入230億元,利潤7270萬元。目前,集團名列全國重點物資流通10強企業第2位,名列全國500強企業的前80位。
用管理機制培育金蘋果
盡管仍然是國有身份,但企業在管理和經營方式上,已經開始轉變作風和機制。主要經營冷凍肉的廣弘食品公司總經理周放在介紹雞苗飼養管理時說,就算死一只雞,我們也會追究責任。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機制一點也不輸給民營企業。
正是這些日益成熟的管理機制,有效遏止了更多壞蘋果的產生,培育出越來越多的金蘋果。
五年前,粵海集團、南粵集團是資不抵債、嚴重虧損、管理失控的企業。經過重組改制新生的廣東控股,精心推出了廣州天河城、番禺麗江花園、深圳金威啤酒等項目,公司經營效益年年增長,利潤由2000年虧損24.5億港元增至2004年盈利8.92億港元。廣東控股董事總經理李文岳說:一個企業能夠搞好,關鍵在于管理層。廣東控股除了對業績下降的管理者作降低職務和收入的懲罰外,在每年年終總結大會上,還按經營業績的好壞給各個公司管理者排座位:經營業績與上年持平的坐在會場左側;經營業績比上年上升的坐在會場中間,經營業績比上年下降的坐在會場右側。李文岳說:這種做法對管理層的壓力往往比降職、降薪還要大。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盡管民營經濟近年來發展較快,國企依然是廣東經濟的主力軍。據廣東省國資委的統計,目前全省規模以上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2009戶,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7.7%;這不到一成的國企,資產總額的比重卻接近全省的三成,達到29.4%;其貢獻的稅收額占到45.6%,接近全省的一半。
歷經多年改革開放,廣東國有企業的數量在減少,而經濟分量并沒有縮水。記者從廣東省國資委了解到,廣東國有資產總量為7930.8億元,高居全國榜首。部分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漸增強。一些國企開始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企業辦社會有必要嗎?
與民營、外資企業相比,國企仍然背著沉重的包袱。從歷史遺留問題看,國企不良資產規模仍然很大。專家認為,大量不良資產的存在實際上成為企業的潛虧,影響企業資金和經營的安全,使企業處于相對較高風險中。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一些國企里,醫院、學校等機構齊全,企業辦社會現象仍較普遍。有專家認為,廣東省屬監管企業仍然背負著沉重的企業辦社會負擔,分散了企業精力和資源,不能集中用于生產經營活動。
廣東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說,政企分開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政府應當承擔起錯位在企業中的社會管理職能。從企業反映的情況看,這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由于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存在地方本位思想,在政策傾向上較少顧及在地方的企業,使省屬企業在剝離社會職能過程中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
同時,一些國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使包袱產生了效益。在韶鋼8.2平方公里的社區內,記者看到一個自成系統的小社會,學校、醫院、幼兒園、商店等服務機構一應俱全。韶鋼將社會服務性的飲食業、商業、生活服務等組成經營性公司,實行自負盈虧;將屬于行政福利性的電信、房產、供電、供氣等改為經營性服務,做到自收自支。將學校、醫院、幼兒園等福利事業單位改為社會性有償服務,核定數額,費用包干。通過加強經濟核算,控制費用支出,每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