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專業市場開發新產品本報訊記者馬燦通訊員陳榮報道:每到夏天,往往是蒲草銷售旺季,雷州沈塘鎮生產的蒲席曾馳名海內外。但隨著電風扇、空調、竹席、水床墊的普及,傳統的蒲席已失去了以往的風光。面對市場的變化,雷州蒲織業如何以變應變走出困境,已成為該傳統手工藝產品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生產不斷走下坡路
據不完全統計,在1985年至1990年,沈塘鎮每年蒲草種植面積都在3000畝左右,參與紡織人員達8500多人,每年加工的蒲織品達300萬張,年銷售額近2500萬元,上繳稅利為10至15萬元。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湛江市蒲席生產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近幾年,蒲席價格下跌,產品滯銷,產銷量銳減。雷州市沈塘鎮政府辦公室主任蔡衛林表示,蒲席生產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蒲席的人減少、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自身質量問題的影響。據悉,有不少生產者缺乏市場競爭意識,盲目追求數量生產,而不注意質量效益及品種上的創新;此外有相當一部分蒲席在規格上“缺斤短兩”和在工藝上偷工減料,影響了市場信譽。
訂單生產暢銷海外
沈塘鎮負責人說:“到目前我們還沒有一個封閉式專業市場,全部的蒲織品都是在空曠坡地上露天交易。這樣,既增加管理難度,又給交易者帶來許多不便,特別是每逢雨天,蒲織品全部被淋濕,買賣雙方叫苦不迭。因此,建立多功能的專業市場勢在必行。”據介紹,沈塘鎮正在規劃一個6000平方米的蒲草市場,實行規范交易和規范管理,設立產銷信息網絡,適應現代營銷的需要。他認為,要鞏固和發展蒲席這一地方特色經濟產業,最主要的是抓好產品質量,提高自身競爭力,織造合格席,既要美觀,又要耐用;并要在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上下工夫,蒲織品編織必須跳出傳統圈子,不斷創新,靈活開發加工一些新產品,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現在,我們在湛江市進出口公司的幫助和組織下,實行了訂單生產,即與國內外客商定單產銷。客商每星期一次到有訂單的農戶收購,統一交湛江市進出口公司包裝銷售。”沈塘鎮蒲席專業戶陳祥告訴記者。如今,當地群眾改變過去單一織草席的生產模式,利用不同規格的蒲草(特別是短萆),開發出一些小型日常用品,如花籃、方框、提包等。這些產品實用性和裝飾性強,款式新穎,規格多樣,且環保、輕便、價廉,在東南亞、西歐等地市場十分暢銷,市場前景看好。(穗風/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