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草案明確國企高管以低價收購等造成國資流失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6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第三次審議的物權法草案明確:國企高管以低價收購等手段進行財產轉讓,造成國資流失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是我國首次在重要法律中就國企高管收購做明確規范。
專家認為,物權法草案中加入國企高管收購的相關條款,是將規范國企高管收購上升到了法律層面,這是4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之后,我國對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進行規范的又一重大舉措。
物權法草案第三次審議稿說,國有和集體企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無償或者以低價折股、低價出售等手段將國有、集體企業的財產轉讓,造成國有、集體財產流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權威人士26日接受采訪時說,物權法作為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要維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近幾年,在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中,由于內部人操縱、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出現了管理層自賣自買,暗箱操作,人為壓低轉讓價格,隱瞞或轉移資產,違規融資,損害投資人和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等現象。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專家說,在物權法草案中對國企高管收購進行規范是一件具有積極影響的事件,它使國企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有了法律規范。
記者 孟娜 趙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