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者希望自己對政府制定政策有所參與,但是參與渠道不是很通暢。”白重恩說,“有些專家本來是研究公共財政問題的,可能政府找他要對匯率進行研究,匯率并不是他的專業,但他不得不再去研究匯率。”
2005年,人民大學金融實驗班第一屆畢業生畢業,相當一部分被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等政府機構“搶購”。這一現象說明政府決策機構中,對具備了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人
才的渴求
本報記者李晨侯利紅發自北京
學院派需要用武渠道
“在學院里,西方經濟學成為主流,已經被大家認可,但在社會層面,很多人還是覺得不能用西方經濟學理念來研究中國問題。”6月20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1995年,白重恩還是美國波士頓大學助理教授,即開始研究中國國有(營)企業的改革問題。
如今,回到國內,白重恩著力于研究中國經濟現象。白重恩認為,目前,很多學者希望自己對政府制定政策有所參與,但是參與渠道不是很通暢。
“比如各級政府都有自己的研究單位,很多研究項目,自己的研究單位就做了,其他學者要參與,難度比較大。”白重恩說,“有些專家本來是研究公共財政問題的,可能政府找他要對匯率進行研究,匯率并不是他的專業,但他不得不再去研究匯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后何曼青說,一般而言,政府機構下屬研究機構的學者會更注重聯系現實需要,承接國家相關部門的課題進行調研等,給政府建議幫助政府決策。而學院派學者往往更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這可能是學院派學者參與度不高的一個原因。
決策層需要經濟理論助力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認為,中國的經濟學家分成三個層次:
研究型,主要進行原創理論的研究,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
社會經濟學家,主要傳播經濟理念;
政府經濟學家,主要是政府部門附屬的研究機構中的學者,主要進行具有實際操作可能的研究。
其中,政府經濟學家從實踐出發,設計具體的計劃,在參與政策制定時,他們有更好的優勢。
事實上,目前政府決策過程中,研究型學者也開始逐步參與其中。楊瑞龍說,“從一些已經制定的政策來看,制定政策的人經過了很好的經濟學系統訓練。”
2005年,人民大學金融實驗班第一屆畢業生畢業,相當一部分被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等政府機構“搶購”。這一現象說明政府決策機構中,對具備了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人才的渴求。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認為,學院學者參與政府決策的機會并不少。
他同時總結學院學者參與決策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承接國家相關課題,這是一種常規的、制度化的安排。如為制定“十一五”規劃,國家發改委向各高校招標。
直接參與和有關政府部門的對話。國務院和政府部門往往會邀請一些專家進行座談,或咨詢或探討。
部分學者感到國家經濟運行或體制改革中出現了問題,他們會主動給有關部門寫報告表達觀點和想法。
國家發改委一位研究人員認為,西方經濟學中也反應了一些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這些對中國來講也具有借鑒意義。“作為決策部門,應該重視這些規律。”這位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