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葉加 發自長春
吉林省正在顯示自己的活力:去年,吉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9%和18.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2和11.8個百分點。
但在新的形勢下,吉林也正面臨著新的變革需求。為此,本報專訪了吉林省發改委主
任焦海坤,他向我們闡述了吉林省的國企改革和未來發展的設想。
《第一財經日報》:新上任的吉林省省長王珉提出“快走變快跑”,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焦海坤:吉林是老工業基地,從1998年開始中央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后,吉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還是比較快的,GDP的增長平均超過10%。吉林省從原來的工業經濟連續42個月虧損到去年工業凈利潤達到180億元。農民收入也不斷提高,去年達到人均3000元。
但作為老工業基地,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也比較多,吉林省跟全國及兄弟省份比起來,經濟總量還相對比較小,后勁還不足。王珉省長提出“快走變快跑”的思路,就是在前幾年發展不錯的基礎上,更快更好的發展,要抓住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
《第一財經日報》:您提到體制性障礙多,能具體談談嗎?
焦海坤:國有企業現狀和下一步的改革是吉林省未來發展最大的阻力和困境。今年是吉林省國企改革攻堅年,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國企改革牽扯到900多億元資產,60多萬在崗職工,需要付出的改革成本120億元左右。
吉林省國有企業占整個工業企業將近80%的比重,好多企業機制不活,體制落后,虧損嚴重,好多已經是停產或半停產,拖欠職工工資、醫療保險很多,甚至還有拖欠職工集資款的企業等等。好多企業長期資不抵債,資產變現遠遠不能滿足改革成本。改革不到位,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使吉林省長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吉林省將要有怎樣的行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目標和任務是什么?
焦海坤:新上任的王珉省長提出,年內要基本完成吉林省地方所屬的816戶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剛才提到改革成本需要120個億,我們多方籌集資金,包括省政府壓縮開支,調整開支投向等。另外,我們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搞好產權招商,首批對外推介省屬國有中小企業100戶。
另外,我們還將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完善國有資本收益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國有資本營運體制和方式,完善授權經營制度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完善國有資本出資人制度。
《第一財經日報》:國企改制只是吉林省加速發展的一個方面,下一步是否面臨新的產業結構調整?
焦海坤:吉林省“十一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以工業為主導,但要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老工業基地向新工業基地的轉變;以工業反哺農業,以工業現代化帶動農業現代化;以工業提升服務業,努力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
吉林省還是有一些行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第一是加工制造業優勢,汽車、石化等加工制造業優勢突出;第二是科技教育優勢,吉林省的科學家、工程師、在校大學生的萬人占有率在全國都排第六;第三個是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我們是世界著名的玉米黃金帶,全省的森林覆蓋率排全國第六名。以前我們是汽車、石化兩大支柱產業,今年我們將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使之成為第三個支柱產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我們還將發展現代中藥和生物制藥,國家已經正式批準長春為國家生物藥基地。
《第一財經日報》:最近省政府具體在抓什么工作,從而具體落實發展方針?
焦海坤:吉林最近在抓兩項工作,一個是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吉林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多項政策,包括稅收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等。
第二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現在吉林省經濟總量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縣域經濟規模小,有些縣才幾千萬元的財政收入。下一步我們對現有的財政體制做調整,從市管縣改變為省財政直接管縣,把好多賦予地市的權利下放給縣財政,給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