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創模”攻堅的3年,也是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肩負使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飛躍發展的3年。3年來,成都市環境監測站始終堅持“環境監測工作為環境管理服務”的基本方針,以全省第一的高分通過了四川省第一批標準化達標驗收,先后獲得“國家環境監測優質實驗室”稱號和“全國先進環境監測站”稱號,環境質量報告書獲得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優秀環境質量報告書一等獎,是西部地區惟一的一個一等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抓“創模”監測經受考驗
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在“創模”工作中承擔著監測技術支持、考核指標監測、監測資料整理、審核建檔等大量工作。為了確保空氣污染指數(API)監測的準確并分析確定污染物深度變化的原因,中心站投入人民幣300多萬元,從美國進口了通過美國EPA(美國環境保護署)認證的空氣監測儀器,建成了新一代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增加了地面氣壓、氣溫、溫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的連續自動監測;新增加了3個自動監測子站,國控自動監測點位由過去的5個增至8個,監測范圍由一環路擴大至三環路以外,使監測數據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城區空氣質量狀況;配備了8個子站的遠程監控設備,加強子站巡視工作,保證自動監測子站的運行維護工作,確保空氣質量監測全年365天順利進行。此外,還確保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等重點數據的準確監測與變化分析,為“創模”決策提供了及時而準確的技術參數。
抓機制創新建好隊伍
為做好環境監測工作,中心站重點抓了強化班子、完善制度和推進改革3個方面的工作。經過近3年的努力,中心站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內容涵蓋了行政管理、業務管理、財務管理、車輛管理以及職工考核、評比、獎懲等各個方面,使內部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體系和運行機制,步入了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軌道。通過改革,實現了人事管理的“兩個轉變”,初步建立起以聘用制為核心、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本單位特點的用人機制。全站118名職工全部實行聘用上崗,為單位自身建設注入了活力。
抓能力建設提升質量
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該站從過去軟硬件條件都相對落后發展成為西部地區綜合能力首屈一指的優秀監測站。結合標準化建站和實驗室認證,僅去年就投入資金上千萬元,購置了十萬分之一天平、高效液相色譜、原子吸收、COD快速測定儀、應急監測車及車載設備等大批先進監測儀器和應急監測設備,形成了較強的監測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從而具備了承擔大氣、水體、噪聲、生物和固體廢棄物5個大類、20項、331個參數的監測分析能力。
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監測能力和質量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在空氣質量監測上,完成了數值預報模式的深入研究,并建立起了相應的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從而提高了空氣質量日報、預報的準確率。在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方面,做到各類綜合分析報告評述全面、重點突出、對策建議具體,并努力探索綜合分析技術的新方法、新途徑,規范和更新了相關項目的監測分析方法。有機監測分析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已新開發出有機氯農藥、多環芳烴、惡嗅等8個類,近40個項目的監測分析方法,填補了空白。
抓應急監測強化服務
近年來,隨著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急劇上升,應急監測已成為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荷最繁重的任務之一。僅去年一年,他們相繼承擔了沱江、岷江兩大流域154家排污企業的應急監測和沱江成都出口斷面———金堂縣五鳳鎮水質動態監測任務。先后出動應急監測人員1593人(次),獲取監測數據2120個,出具應急監測報告150份,為省市政府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污染源變化情況、進行正確決策提供了依據。新聞來源:中國環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