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從今夏起在全國率先全面實行新型電價模式
記者 鄭蔚 報道
本報訊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工人師傅們今夏可以痛痛快快地享受一個清涼的“暑假”。在今年氣候宜人的四、五兩月里,這些工人師傅一周只休息一天;而到上海往年氣溫
最高的7月下旬,工人師傅們從四、五兩月“積攢”下來的10多個休息日就可以用來“度假”了。通過季節間的工作時間調整,不僅一線的員工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溫”,而且企業也從中獲益匪淺——大大減少高峰用電的支出,同時也為申城電網減輕了高峰負荷的壓力,真可謂一舉多得。從今年夏季起,上海將正式實行季節性電價,成為國內首座全面實行季節性電價的城市。
今年夏季上海電力供應形勢依然嚴峻,預計電力缺口將達到290萬至340萬千瓦。如何讓有限的電力資源“活”起來,滿足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這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一個考驗。上海市發改委負責人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電價政策體現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確保發展型企業用電需求,進一步加大對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企業的淘汰力度,就必須運用價格杠桿予以調節;但運用價格杠桿調節,對發展型企業和廣大居民來說并不簡單地意味著就是“多用電多花錢”,而是可以通過建立合理的電價模式,盡可能讓市民和企業從中受益,以化解電力供不應求的矛盾,建立起城市供需雙方新的和諧。
昨天,記者從上海市發改委獲悉,為了有效緩解供電緊張,上海有關部門還將開展上網側分時電價研究,爭取盡快與銷售側分時電價形成聯動機制,鼓勵發電企業在用電高峰時段多發電上網。上海還將與蘇浙閩等地首次聯手實施“錯峰換電”,通過市場化的電力實時交易,實施“互通有無,互調余缺”,有效地化解電力供不應求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