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中海油競購優尼科 > 正文
 

時評:中國石油企業尋覓入海口期待雙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4日 09: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電 題:中國油企尋覓“入海口”期待雙贏

  中新社記者 于晶波 王永志

  前期經歷山重水復的中海油跨國并購案,今日終于邁出關鍵一步。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今早宣布,公司已向優尼科公司發出要約以每股優尼科股票六十七美元的價格以全現金方式并購優尼科,此要約價相當于優尼科公司股本總價值約一百八十五億美元,中國油企開出的價格較其競購對手——雪佛龍此前提出的收購價約高出十五億美元。

  盡管并購前景并未就此趨于明朗,但此樁跨國并購案所涉金額顯然已足以蓋過此前所有并購“入海”企業的風頭,中海油此次“畢其功于一役”的收購究竟能換來多少掌聲,不僅對其企業本身來說至關重要,對中國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亦具非常意義。

  針對這樁從今年元月之始即被媒體張揚的并購事件,國家信息中心能源專家牛犁認為,隨著實力增強,中國油企“走出去”是必然趨勢,面對各大跨國能源巨頭,中國企業并非沒有機會,中海油此次開出的條件就極具競爭力。

  不過,對于此次中海油轟轟烈烈的并購案件,并非所有輿論都持贊美之辭,對于這樁跨國“聯姻”案的并購時機,便是謗譽相隨。持異議者認為,在國際油價高企的當下,收購優尼科如果最后能夠進行,那么中海油無疑將為這一輪高企的油價帶來的資產高估值買單。

  針對這個尖銳話題,牛犁客觀表示,若單純從商業利益角度而言,與前段時間相比,中海油所支付的收購成本的確已加大,而隨著國際油價變化,市值發生波動,對公司財務狀況亦會帶來壓力;不過,從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全局角度看,中海油會借此大幅提升實力,實現優勢互補。

  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則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此次全現金善意收購要約,對優尼科股東而言是更為優越的建議。對于中海油的股東而言,這項合并具有較強的商業基礎。中海油和優尼科合并將形成一家領先的國際性勘探開發及生產公司,并成為亞洲能源市場上的領先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宣布破產的優尼科,除了經營不善外,缺乏液化天然氣市場也是一大軟肋。而彼之所短,則是中海油所長。中國是液化天然氣發展最快的市場,中海油又是中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商業前景看好。此外,中海油在國家規劃的沿海十大天然氣站中占其五,近年來在澳大利亞、印尼收購部分油氣,擁有較豐富的管理經驗。通過結合優尼科在亞洲地區與中海油互補的資產,進一步加強地區業務,可望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價值。

  近年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出訪過程中達成的能源合作項目已顯有增多之勢,而觀之中海油此次競購獲得國有工商銀行提供的六十億美元的過橋貸款,有關方面的支持力度亦可見一斑。

  固然,此次中海油跨國并購案為一樁關涉金額較大的個案,但事實上,中國油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已是大勢所趨和題中之義,而它尋求的雙贏效應。

  有必要指出的是,連同海爾等在內的此輪海外并購熱潮中,中海油走出這一步,平心而論,只是一單你來我往的生意,在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完全沒有大驚小怪。況且,中國企業還將面臨不小風險和變數。只要中外雙方企業和投資者實現雙贏,局外人完全沒有必要戴上有色眼鏡加以政治化和妖魔化,而應樂觀其成。(完)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海油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