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視點報記者 劉金松 發自鄭州
鄭州在“中原城市群”應起領頭羊的作用,但鄭州首位度較低,鄭州對周邊城市的帶動力較弱。因此,鄭州既要發揮其主導作用,又要兼顧其他城市的發展與制衡。同時,中原城市群也應借助歐亞大陸橋發展的機遇,從中獲取更多的資源和空間。從而“拉長工業短腿,發揮商貿優勢”,并確立自己的主導產業,最終使“中原城市群”在“中部”率先崛起。
“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5月22日,《紐約時報》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評論文章。在這篇文章中,開封的衰敗被放在了全球的背景下,1000年的輪回,紐約實現了和開封的更迭。
同樣是在這1000年間,中國的經濟重心漸次南移,從黃河到長江,從長江到沿海。
2003年,“中原崛起”正式被納入地方政府的發展戰略,渴望復興的開封、洛陽和河南省會鄭州一起,組成了中原城市群的框架。
2005年,包括了河南9個主要城市的中原城市群,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開始加快了協作發展的步伐。
但藍圖的設計和現實的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中原城市群已破題,但如何解題,將是一個更為艱難的過程。
一體化的難題
200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次正式提出“實施中原崛起”戰略。在一份名叫《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的文件中,對中原崛起的路徑進行了闡述:“以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長、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格局,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中原城市群是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在內共計9個省轄市組成的經濟圈,河南要通過逐步實現資源共享、產業互補、生態共建、各具特色、協調發展,構筑起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
在這期間,由河南省發改委牽頭編制的《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構想》,對中原城市群的戰略意義進行了詳細闡述:中原城市群承載著河南省城鎮化的重任,加快中原城市群的發展,不僅能夠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提高競爭力,在區域經濟競相發展的“博弈”中爭取主動,還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特別是土地資源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自此,以鄭州為中心,其他8個城市為節點的經濟圈,猶如一顆璀璨的鉆石鑲嵌在中部大地。
2003年12月21日,召開了中原城市群市長工作聯席會議。“當時,大家發言時都很激動,讓人感覺到中原發展的機遇真的到來了,現場氣氛確實很感人!币晃粎⒓訒h的人士如是說。
但會后的狀況并不樂觀。
鄭州大學城市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榮增認為,打造中原城市群首先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打造順暢的交通網絡。這就要拆除路障,即這些城市間的高速公路、特別是一級公路不能收費;二是通訊一體化。這在長沙、株洲、湘潭已開始實行共用一個區號,甚至連銀行間也開始實行異地同城待遇。但劉榮增提的這兩個建議,并沒有被采納,有關部門對公路收費的回復是,如果不收費,還貸和道路養護費將會成為一個沉重的財政負擔。關于通訊一體化的問題,也沒有得到相關回應。
“如果沒有充分的財力做后盾,城市群之間難以實現真正的內部一體化,進而影響快速發展!眲s增如是評價。
“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不夠,也影響了城市圈各個城市之間的協作。”河南省統計科研所所長金美江舉例分析說,在長三角經濟圈,上海的核心地位,周邊城市無人能比,因此在產業定位上,都自覺以上海為核心來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然而,在中原城市群經濟圈,作為中原地區第一大城市鄭州與位居第二的洛陽相比,兩者距離顯然沒有拉開。從2004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城市人口規模上,鄭州僅高出洛陽的0.6倍;在經濟實力上2004年鄭州的GDP總值高出洛陽的不到0.5倍,相對于2002年的0.7倍,差距顯然在縮小。
由于鄭州的城市規模偏小、首位度較低,鄭州對周邊城市的帶動力較弱,對周邊省份的輻射力更是微乎其微。
提升鄭州實力成了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的關鍵,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所說:“如果你不能給兄弟城市的發展帶來甜頭,那其他城市沒有理由加入以你為首的圈子圍著你轉!
建設大鄭州
最新出爐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列出了2004年度中國200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鄭州位居第50位,遠遠排在濟南、武漢、長沙、西安、合肥等周邊省會城市之后。
“中原崛起看鄭州!焙幽鲜∥瘯浶旃獯涸诮邮苊襟w采訪時,對鄭州寄予了厚望。但以鄭州目前的狀況,恐怕是難以讓人滿意。
如何做大、做強成了鄭州市政府的首要議題。
2005年3月28日,在鄭州市城市發展戰略暨城鎮體系規劃評審會上,大鄭州的藍圖首次展現在人們面前,鄭州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夢想,預計在2020年將成為現實。
拉大城市框架是鄭州市的一個首要的選擇。鄭州現在建成區面積只有150平方公里左右,但中心城區人口已達322萬,人口密度過大的問題正日益凸顯。作為一個擁有近1億人口的大省的省會,鄭州的膨脹已成為必然。
“只有做大,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才和整合資源,增強輻射力和帶動作用!编嵵菔惺虚L王文超對鄭州發展的方向很是堅定。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占地面積150平方公里的鄭東新區,開始在鄭州東面鋪開。鄭州市政府提出的口號是,“鄭東新區要三年出形象,五年出規模”。如今,這個相當于再建一個鄭州的新城區,已初現雛形。
對這種再造一個新城的魄力,鄭州市市長王文超的解釋是,“擴大城市規模,與其一般化,不如高標準、高起點規劃,一次性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而根據許多城市的經驗,成片、集中開發有利于降低城市建設成本,提高城市的集約化程度!
于是,一個建設大型新城的想法就這樣出爐并付諸實施了。
“鄭州拉大城市框架,還可以考慮把周邊的滎陽、新鄭、鞏義撤市設區,從而納入到鄭州市的范圍中來!眲s增對鄭州規劃提出了新的方式。
而在鄭州市未來的輕軌規劃中,就包含了從鄭州市區到新鄭機場、上街、中牟、龍子湖等地?磥韺⑦@些縣市盡納囊中,鄭州市早有此意。
“鄭州要想提升自己的首位度,必須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金美江認為,制造業是鄭州的軟肋。對此,鄭州市市長王文超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一段時間以來,鄭州工業增速低于周邊省會城市!
在這樣的背景下,鄭州市確立了“拉長工業短腿,發揮商貿優勢”的發展方針。同時制定了一個規劃:到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工業投入累計完成1000億元。媒體將其形象地稱為“3個1000億”的發展計劃。
對大鄭州概念的最完整的詮釋,依然是來自于河南省編制的《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構想》。按照這個《構想》到2020年,鄭州都市圈將成為中原城市群現代制造業基地的核心區,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確立主導產業
中原城市群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均衡,在中原城市群的9座城市中,在經濟總量上,除了鄭州、洛陽較為突出以外,其余相差不大。焦作、平頂山、新鄉和許昌相差都在8%以內,開封、漯河實力稍弱。
實力均衡帶來的一個直接難題就是產業雷同,甚至有人認為,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龍頭,如何處理好它與周邊城市的發展關系,既能發揮其主導作用,又要兼顧其他城市的發展與制衡,已經成了對鄭州駕馭宏觀經濟能力的一個考驗。氧化鋁工業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河南省有豐富的鋁礬土和煤炭資源,電解鋁、氧化鋁產量居全國第一,鋁加工材料產量居全國第二。因此,包括鄭州、三門峽、洛陽在內的一些省轄市,都把發展鋁工業作為一個支柱型產業。
“由于過于分散、低水平重復投資建設、造成了資源浪費嚴重!币环治鋈耸恐赋稣f,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原中心城市的鄭州,就應該圍繞優質化、差異化、規;,在提高鋁精深加工的生產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上做文章。要增強鋁業上下游產品的關聯度,搞好煤、電、鋁產業鏈的延伸,保證產業鏈的完整性。
這樣既能整合周邊資源,還可以避免和其他省轄市的直接競爭。但遺憾的目前是河南的鋁資源還是以原材料的形式不斷外流,經外地深加工后,產品又返銷到河南。
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歸結為一點就是,鄭州如何確立自己的主導產業方向。
回顧鄭州的產業發展過程可以看出,鄭州在這一問題上,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開始,六大國有棉紡廠在鄭州安營扎寨,從此奠定了當時鄭州紡織工業的基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鄭州亞細亞商場的興起,帶動了商業的昌盛,鄭州開始為打造“商貿城”而努力。
近年,隨著鄭州宇通客車、鄭州日產和少林客車等汽車制造企業的崛起,又有人提出把汽車制造作為鄭州發展的支柱產業。與此類似的提法還有:國內著名的鋁工業基地、信息產業研發中心、制造中心以及全國性的商貿物流中心等。
無論是從紡織到商貿城,從商貿城到汽車工業、鋁加工、信息產業等,鄭州的產業選擇總是顯得很被動。
“發展大鄭州應考慮其綜合因素!编嵵荽髮W商學院的溫太璞認為,確立領先的主導產業是未來城市增強競爭力的發展方向。
對于鄭州未來的城市發展來說,無論是商貿流通、鋁工業加工,還是汽車、信息產業的制造,不可能是遍地開花,選擇一至兩個作為鄭州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并使其具有一定的久遠性、固定性。這一點無論對于奠定其中部分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還是提高鄭州的影響力,甚至是與周邊城市的協調力,都至關重要。
后發優勢
“武漢在經濟實力上、在崛起的潛力上還是比鄭州要好些!编嵵菔懈笔虚L孫新雷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從橫向的比較中,指出了鄭州的不足。
“無論是在實力上,還是在國內、國際的影響上,在目前階段,武漢都要優于鄭州,這是毋須爭論的!焙幽鲜≌䥇f副主席陳義初的表述更為直接。
但他同時認為,這些并不重要,他更為擔心的是,在后續的發展潛力上,鄭州能否搶得先機。
鄭州能否成為下一步中部發展的動力,首先成為航空樞紐是至關重要的。陳義初認為,目前,鄭州要積極爭取讓南航把鄭州作為其北部的中心,爭取國家把鄭州設為航空中轉站。這對河南和中部地區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中央在航空交通樞紐的部署上應該對中部有所考慮。
“鄭州要吸取一些特大城市發展所帶來的問題,比如說典型的‘大城市病’的問題。”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陳義初對鄭州的后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鄭州更應該提升工業檔次,應該對所引進的行業和產業設立門檻,對那些污染嚴重、消耗能力高的產業和門類要堅決杜絕。
后發,既是鄭州的不足,也是優勢。正如一位湖南官員在接受《經濟視點報》派長沙記者采訪時不無羨慕地說,“鄭州的城市建設成本比我們低多了。”
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聚集了河南省60%的城市、40%的人口、56%的全省GDP,是河南省當之無愧的經濟核心區域;在以鄭州為中心,半徑500公里區域內最大的城市群,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龐大、極具潛力的市場。
已逝著名學者費孝通在一次考察河南后,語重心長地指出,應在歐亞大陸橋兩邊各建立一個經濟中心,提高向周邊輻射的能力,鄭州應該有氣魄通過自身的奮斗成為我國中西部的金融商貿中心;應挖掘潛力,加快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化的步伐;應花較多的財力、物力開發山區,從山區資源和農業資源中開發獨有的支柱產業;應走出中原,通過走出去求得發展。
目前,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陽、前省會開封均位于沿隴海邊沿上,與鄭州共同構成沿歐亞大陸橋的一個重要經濟帶之勢已經凸顯。并且從西至新疆阿拉山口東到連云港漫長5000多公里的經濟帶上,除了西安關中城市群外,其他地方的經濟影響力均遠不及中原城市群。
如果沿新歐亞大陸橋上的中原城市群、關中城市群、徐州經濟圈,加上蘭州、烏魯木齊等重要城市群,將形成一個蔓延萬里的大型經濟帶的骨架。
從全球的經濟發展格局看,這個經濟帶將影響日本、韓國及中亞、東歐、西歐等沿線諸國,圍繞歐亞大陸橋將形成一個輻射力強大的經濟骨架,加上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重大工程的實施,為這一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借助歐亞大陸橋的延伸,中原城市群將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空間,而被專家評估為歐亞大陸橋上最具發展潛力城市的鄭州,其作用和影響將日益凸顯。
陳義初:因勢利導確立自己的模式
由中原城市群形成的經濟圈應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且城市群中各市之間也應形成一個完整的互動機制,并揚長避短相互融合,從而發揮各自的優勢,以形成中原城市群自己的發展模式。
□經濟視點報記者 劉金松
城市群應形成完整的互動機制
經濟視點報:中原城市群的提出已一年多了,目前,您如何看待這一經濟圈的發展現狀?
陳義初:中原城市群概念的提出和它實際的運作之間還有差距。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9個城市間已成立了市長聯席會議制度,但各個城市間的經濟聯系和互補還沒有形成。如果中原城市群之間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互動機制,那么操控起來就比較容易。
經濟視點報:有觀點認為,中原城市群還是很有潛力的。您認為該如何挖掘這種潛力?
陳義初:要采取措施加強各個城市間的聯合,建立快速的交通網絡。目前,各個城市間雖然都已建立起了高速公路網,但對一般老百姓來說,還是不夠便捷。
我認為,中原城市群也應該建立起城際間的高速輕軌交通,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更為便捷的流動。
經濟視點報:長三角經濟圈以上海為中心,珠三角經濟圈以廣州為中心,與這些經濟圈相比,中原城市群似乎缺少一個核心城市的支撐。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陳義初:我認為這幾個不同的經濟圈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發展中原城市群,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和長三角、珠三角一樣,因為不同的經濟區域肯定會有不同的經濟發展路徑。對中原城市群來說,需要順應目前的現狀,因勢利導發展自己的經濟,確立自己的模式。
做大的核心體現在經濟質量上
經濟視點報:您如何看待鄭州市提出的“做大做強”,打造中原城市群核心的目標?
陳義初:作為河南省會,提出把鄭州做大做強的目標,是一個戰略性的決策。但把鄭州做大做強的標準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做到像上海在長三角那樣的份額?對鄭州來說,我認為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發展環境搞好、老百姓能過著高質量的生活、投資環境更有吸引力。
“核心”不只是完全體現在總量上,更是體現在經濟質量上,要在觀念創新上走在前面,在工業檔次上起到引領作用,在人才吸引上具有聚集功能。
經濟視點報:鄭州提出了拉長工業短腿的看法,您對此有什么建議?
陳義初:我去年到上海考察,今年又到廣州,考察后我發現,鄭州的工業布局離鄭州市區太近了。要把滎陽、新鄭、鞏義等周邊縣納入工業整體區的規劃中來,這樣既能拉大城市框架,又能避免城市過于密集所帶來的“大城市病”的問題。
六省要緊密聯系,互相融合
經濟視點報:有觀點認為,中部出現了“中空”現象,從地理意義上來說,是六個省,但從經濟意義上來說,也就只有湖北和河南兩個省了,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陳義初:當前中部聯系比較薄弱,從經濟上來說,中部各省還沒有形成緊密聯系的共同體,基本上還是各找出路。江西要打造泛珠三角后花園,湖南不斷向廣州靠攏,安徽希望和上海接軌。
中部的分散格局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在產業上沒有形成優勢互補的經濟聯系。
經濟視點報:在中部六個城市群中,鄭州和武漢處于一個比較突出的位置,您如何看待這兩個城市的競合關系?
陳義初:單就這兩個城市來說,鄭州的經濟總量只相當于武漢的70%,從城市的影響力、知名度,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武漢都要遠遠高于鄭州。但這兩個城市之間有一定距離,暫時不會影響到對方發展武漢再大,它能影響到鄭州嗎?反過來說,目前的鄭州也還不可能把觸角伸到武漢去。
經濟視點報:如何看待中部六省聯合崛起的前景?
陳義初:仔細研究一下,中部六省的城市群之間,在經濟上還是有互補性的。只是過去我們沒有鼓勵這方面的流動,在提出中部崛起之后,我們就應該更多的往這方面引導,中部六省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產業互補、資源共享對資本、企業、當地經濟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經濟視點報:突破口在哪里?
陳義初:首先應構建中部六省的交通網絡,使人員、信息、物資的交流更為便捷,跨省旅游也可以嘗試推進。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尊重市場規律,揚長避短,相互支持,探求一個“多贏”的合作模式。
經濟視點報:從地域上來看,河南的信陽和南陽,更傾向于融入武漢經濟圈,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陳義初:我們提經濟圈,但不能讓這個圈把自己給圈住,它應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到底是融入哪一個經濟圈,不能局限于行政區劃,要看它和這個經濟圈有什么互補,融入這個經濟圈是不是能更好地促進當地的發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對于河南南邊的幾個地市,我們應當鼓勵他們融入武漢經濟圈,依靠武漢發展。像南陽的西峽,圍繞襄樊的二汽為其生產配件,現已發展成中國重要的汽車配件生產基地。
目前的經濟區域經濟呈現出犬牙交錯的現狀,所以要鼓勵河南的周邊地市發揮地域的優勢,加快和其他省周邊經濟的融合。這樣,我們不但可以借助全國的經濟圈來發展自己的經濟,還可以培育出一些我們自己的區域性的經濟中心城市。
【記者手記】
努力挖掘領軍潛力
在中部6個城市圈中,一體化都被提到了相當的高度。但對比分析后發現,沒有哪個城市群比中原城市群對一體化協作更為迫切。
日前,曾有媒體用“兄弟齊心,利可斷金”來形容中原城市群,在團結協作方面的重要程度。現在覺得無論怎樣拔高“兄弟齊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中原城市群的9個城市,除鄭州和洛陽外,其余都大體相當,即使鄭州也并沒有高出其他城市太多。
均衡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可以產生較大的協作功效,但另一方面,一旦出現爭議,缺乏一個領軍人物,均衡發展的弊端就會暴露出來。
“河南在城市圈建設方面是相當不錯的,甚至比我們要好”,此話從被稱為中部城市圈一體化樣本長沙官員口中說出,使對中原城市群進行了新的審視。
在百度上鍵入“中原城市群”,竟然出現了14萬條信息,而在本報記者赴南昌采訪時,一位當地同行不無羨慕的說,“鄭州潛力真是太大了,周圍有那么多不錯的城市!
也許是外地人比我們感覺更直接,也許真的是“身在此山中,不知廬山真面目”。
中原城市群的未來,也許正像其現在一樣,比我們想象的更好。
鄭州,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