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行業專題--供水業 > 正文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污染嚴重 一江清水能否到京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14:11 新華網

  記者 武勇 毛海峰

  記者近日到陜南采訪時發現,由于長時間遭受工業污染以及生活廢水、垃圾污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漢江上游地區污染嚴重,隨著陜南一些地區黃姜加工業的興起,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基本上直排漢江,更加劇了這一地區的污染,嚴重影響了南水北調水質。面對2010年通水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能否保證一江清水到北京成為陜西乃至全國人民共
同關心的話題……

  黃姜加工企業大量排污加劇漢江污染

  “河道內白色泡沫成堆,河水開始變黑、發臭,空氣中還彌漫著刺鼻的臭味”這是記者在漢江流域的上游地區陜西省漢中市采訪時看到的鏡頭。

  經調查,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漢江流域有數百家皂素生產企業大多數未達標排放污水,造成地下和地表水體嚴重污染。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呼世斌教授說,皂素是具有很高生理活性的甾體類化合物,以其為原料,經適當的修飾和構造可合成數百種藥物并廣泛應用于抗炎、避孕、調節體內激素紊亂,治療心血管疾病,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等。而黃姜是最理想的提取甾體激素的藥源植物,以黃姜為原料加工的皂素,可生產400多種甾體激素類藥物,經濟價值頗高。

  我國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后期開始小范圍試種黃姜,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發展,目前,全國人工栽培面積已發展到120萬畝以上,由于其經濟效益高于農作物,農民視之為致富之路,許多地方的種植加工已成為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全國皂素生產企業超過了200家,主要集中在漢江流域的陜西省和湖北省。然而,因為缺乏有效處理皂素廢水的技術,經過水解和洗滌排出的廢液含有大量的無機酸和有機物,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目前,這些皂素加工企業的廢水基本上未經治理就直接排放,如果每家按年排放3萬噸計算,則總排放量就達600多萬噸,污染程度僅次于造紙企業。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和當前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于2010年通水,屆時長江之水可調入北京。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漢江,就是發源于陜西省寧強縣石鐘溝,丹江口以上流域長918公里,跨越陜西漢中、商洛、安康和湖北的十堰等城市,集水面積10萬平方公里。根據規劃,丹江口水利樞紐蓄水運行后,控制漢江流域面積的60%和水量的76%。

  記者調查發現,陜西省常年種植黃姜面積就有60萬畝左右,占全國的50%,有80余家皂素生產企業,加工量占全國的50%,其中漢江流域的上游地區漢中市就有38家皂素生產企業,每年排放污水大約100多萬噸,目前只有11家通過了廢水治理達標驗收,10家正在進行試運行,還有10多家企業根本沒有污染處理設施,由于許多企業廢水直接排入漢江,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污染十分嚴重。

  因為污染問題,當地一些村民還與生產廠家發生過沖突,在城固縣三何鄉龍王廟村,許多村民發現從井里打出的水放入茶葉后很快呈醬紫色。村民認為是附近一家黃姜加工廠對水質造成的影響,便將黃姜加工廠砸了,目前,這家黃姜加工廠也停產了。

  首都"救命水"與致富"法寶"孰輕孰重

  2010年長江之水要調入首都北京,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的水質是一江清水的保證,可是被當地群眾視為致富“法寶”的黃姜種植加工業,又不得不將化肥以及農藥殘留以及污水排入漢江。

  據記者調查,目前,黃姜種植、加工產業鏈群的形成,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許多農民靠種植出售黃姜收入買上了農用車、蓋上了新房,添置了家用電器。但是由于肥料、飼料使用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原因而造成了一定的農業污染,加上產業化程度較低。目前,陜西黃姜加工企業大大小小近百家,但大多集中于初加工層次,而且這些加工廠小而分散,采用傳統的皂素生產工藝對所排放的廢棄物不能有效地加以治理,在黃姜初加工聚集區廢水造成的污染問題已不容等閑視之。

  呼世斌教授說,為了保證漢江流域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不會枯竭,還不能將廢水治理沒有達到一級排放標準的企業全部關閉,最好能積極探索出黃姜清潔生產的好方法。

  據記者了解,如今漢江流域的許多專家經過實驗,已經初步解決了黃姜加工企業廢水排放造成污染的問題。中國地質大學郭湘芬教授等人組成的課題組,用物理辦法直接分離提取皂素、淀粉、纖維,使黃姜加工從單一皂素增加到3至5種產品。在回收黃姜50%纖維和40%淀粉后,再從最后剩余成分中提取皂素,可減少用酸85%,污水量減少9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正與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化工廠合作,共同實施生物、化學聯用技術處理皂素廢水項目,通過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降解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

  陜西省環保局副局長李孝廉說,陜南黃姜加工業產生的污水早就引起了環保部門的重視,陜西省環保部門聯合當地政府從2002年起共關閉了28家黃姜加工企業,同時對污水治理進行了科學研究,主要安排了兩個項目。先由陜西省環保局申請132萬元資金,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呼世斌教授進行黃姜加工業污水治理研究,現在該研究在實驗室階段已初步成功,但還達不到工業運行的程度。

  記者在安康市旬陽縣一黃姜加工廠進行采訪時發現,這家由陜西省撥付環保專項資金60萬元對黃姜加工進行綜合利用的企業,雖然減少了污水排放,但是目前試驗還沒有完全成功,其廢水依舊不能達標,而且全部沿排污口流入了漢江。

  呼世斌教授呼吁,國家應加大對黃姜清潔生產的科研攻關力度,進一步開發應用先進的黃姜加工皂素工藝,并在黃姜產品的深加工上下大功夫,逐漸延伸產業鏈,將皂素加工成皮質激素和性激素等藥品,努力把黃姜產業做強做大,創造出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終實現企業效益翻番、廢水達標排放的良性循環。

  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迫在眉睫

  李孝廉說,解決黃姜加工業污染問題勢在必行,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迫在眉睫。現在陜西省省委書記李建國和省長陳德銘等省領導都高度重視黃姜加工業污染的問題。5月23日,陜西省環保局、陜西省發改委、陜南部分黃姜加工企業負責人和一些業內專家在陜西省臨潼縣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陜南黃姜加工業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污染問題。

  據記者了解,現在陜西著手解決黃姜加工業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污染問題還存在不少困難。一是污水治理技術不成熟。陜西近年來雖然投入了近200萬元搞了兩個項目的技術攻關,但都還沒能夠達到工業運行的程度,黃姜加工業清潔生產工藝的科研攻關還要繼續進行。二是全國黃姜加工業還沒有制定一個統一的污水排放標準,現在陜南三個地市都是各自制定排放標準,有的低,有的高,制定什么樣的污水排放標準對黃姜加工企業的生存有很大關系。

  目前,全國的黃姜加工業正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不少企業為了生存要求放寬污水排放標準,不然污水排放標準越嚴格,企業治污的工藝要求就越高,企業生產成本也會越高,這同時還影響著陜南大量的為加工企業種植黃姜的農民利益。

  李孝廉認為,陜南黃姜加工業污染問題不是今天才有的事,關鍵是要處理好陜南農民的脫貧致富和漢丹江水源保護的矛盾。國家南水北調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陜南水源地的保護投入,國家發改委或陜西省發改委應盡快出臺相關的產業政策確定黃姜加工業的發展方向和生產規模,由技術監督部門牽頭制定出黃姜加工業污水排放的行業標準。同時,環保部門盡快進行污染治理,陜南三個地市政府要加大執法力度,配合環保部門嚴格執法。爭取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證一江清水到北京。(完)(來源:新華網寧夏、陜西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