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簡稱“鹿特丹公約”)6月20日正式對我國生效。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說,該公約的實施可以有效限制或禁止某些對我國生態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危害嚴重的化學品進入我國,還能規范化學品進出口秩序,降低健康和環境風險,是我國化學品環境管理的良好契機。
《鹿特丹公約》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組織各國政府談判于1998年
9月通過的,目前已有包括我國在內的90個國家和1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歐盟)批準了該公約。該公約的核心內容是要求各締約方對公約管制的化學品未來是否同意進口做出決定,并要求各締約方通報本國因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原因而禁止或嚴格限制使用的化學品,在出口這些化學品前要通知進口方,出口時附帶相關健康安全和環境的最新數據資料。締結公約的目標是控制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在國際貿易中可能的健康和環境影響,加強各國在國際貿易中對危險化學品的技術、經濟和法律等信息進行交流,促進締約方在此類化學品的國際貿易中分擔責任和開展合作。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國是化學品生產、使用和貿易大國,一直非常重視《鹿特丹公約》的談判和履約工作。在公約談判期間,我國派出由國家環保總局牽頭,外交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原化工部等部門組成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并被推舉《鹿特丹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的副主席和亞洲區域主席。在談判過程中,使我國的立場在公約中基本得到體現,維護了我國的利益。
這位負責人說,《鹿特丹公約》可以說是人類抵御健康和環境危害的第一道防線,尤其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可以起到預防預警作用。實施該公約,可以有效限制或禁止某些對我國生態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危害嚴重的化學品進入我國國門,能通過多邊機制解決可能出現的雙邊貿易問題,規范化學品進出口秩序,維護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利用公約建立的資料交流機制,可以及時了解其他國家禁限用化學品/農藥的科學、技術、經濟等方面信息,彌補我國基礎研究和管理能力的不足,降低科研和管理成本。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鹿特丹公約》管制清單中有41種化學品,其中農藥24種,工業化學品11種,農藥制劑6種。各國還可以根據其掌握的最新數據提請公約秘書處對清單進行增補。我國計劃在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公約管制清單中的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在農業上的使用。但就我國目前化學品和農藥生產使用及管理現狀而言,在履行公約問題上仍面臨著許多挑戰,需要各方協同努力,共同承擔履約職責:
一要建立國內履約協調機制。公約實施涉及化學品管理、農藥管理,每個相關部門都不可或缺,建立高效、協調的國內履約機制,可為我國順利履約提供保障。
二要完善國內履約法律法規。國家環保總局正在與海關總署就公約管制名單中的新增化學品的管理問題進行協調,計劃將其補充進《中國禁止或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目錄》中加以管制;農業部也在修訂農藥管理的相關法規,將配合公約要求對其農藥進出口管理辦法予以調整。
三要履行公約規定的義務,強化對化學品和農藥的進出口監管。公約要求我國必須嚴格按照公約的要求對進出口化學品、農藥進行管制,謹防違約事件的發生,環保總局將強化對化學品和農藥的進出口監管。對我國采取最后管制行動的化學品,在其出口前發出口通知,要求出口商出口時附帶公約要求的資料。
四要積極開展公約宣傳,提高企業和公眾的意識。公約履行直接涉及企業利益,也需要公眾的積極參與和監督。目前,國內的相關管理部門、企業及公眾對公約的認識仍遠遠不夠,環保總局將繼續在多個層面開展公約宣傳和培訓活動。
《新聞通稿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