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把每年的5月22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其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生物資源開發成果的公平享用。
今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定為“生物多樣性:適應變化世界的生命保障。”其目的在于,讓人們對人類生存必須依靠地球上的動物及植物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把生物多樣性比喻成是生命的保障,似乎不是很貼切。但不管怎樣,這個主題要傳達的意
思是,健康的生態系統對于棲息在這個地球上的所有的生命是極其重要的。
目前,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挑戰在今年出版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中已經被著重強調。在該書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一章中有一張圖能很清楚的表明生物多樣性對于人們的社會生活以及福祉有多么重要。文中提到了生態系統對于人類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并一再強調由于人類的活動,目前的生態系統與50年以前相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在某些地區由于人類的涉足,物種滅絕率已經開始減慢。但整個報告意在提醒人們注意,生物物種的數量是在逐漸減少。報告中還提到,在生物多樣性大會上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在2010年實現生物物種滅絕現象的發生數量大量減少。
從政策來看,目前的政策還是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但是,實際上很多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政策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千年生態系統評估》中所提到的,特別是要去達到生物多樣性大會上提出的2010年的目標,要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生物多樣性?墒,在該評估中所提到的策略卻是盡最大的努力來消除貧困。而消除貧困和保護生物多樣性通常是矛盾的。舉個很明顯的例子,比如要修建一個大壩或一條路會幫助周圍的居民擺脫貧困,可是這就破壞了建筑周圍的生物態系統。這種交換就是建立在環境與社會目標之間的。
文化背景的不同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解也相異。盡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絕大多數是由富有國家制定的,但是,生物多樣性的真正保護者則是那些貧窮國家的土著和地方群落的居民。這些居民眼中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念與西方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理念——保護稀有或者瀕臨滅絕的物種,完全不同。他們所保護得更多的是他們部落認為重要的物種。
因此,尊重這種理念上的差異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在尋求土著人參與確定生物保護優先權的時候,設想他們與科學家持有同樣的對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的認識是不切實際的。這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挑戰就變成了如何把傳統知識與現代科學結合起來,而不是用一個替代另一個。這就需要科學與土著民的知識坦誠地進行對話,承認各自價值體系的內在差異。因此,生物多樣性管理體系就可以建立在既尊重這兩種不同價值體系又利用各自優勢的基礎上。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大挑戰是要尋求一套既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又可以實現人類的社會目標的雙贏的思路。我們需要拓寬我們的視角,在環境經濟學手段的幫助下建立一套健全的分析方法,全面綜合的去考慮生物多樣性與社會發展的問題。經濟學家要在協調從上到下的政策壓力,市場機制以及公共資金注入這三個方面去達到減少貧困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