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國家環保總局 > 正文
 

訪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呼喚中國企業綠色責任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09:06 國家環保總局網站

  作為中國主管環保的高級官員,潘岳的一些觀點顯得大膽和犀利,面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環境制約,潘岳大聲疾呼:中國企業要承擔起綠色責任。

  他說,中國的崛起已是個不爭的事實。持續二十年的經濟增長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生產國,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吸引國和第三大貿易國,堪稱世界奇跡。作為這一奇跡的重要參與者,企業家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巨大的榮譽和前所未有的講臺。他們昨天還在虔
誠地拜讀國際商界巨子們的著作,今天就和這些老師們在財富論壇上坐而論道,明天他們將為可持續發展理念而開創新局面。實踐證明,凡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力才是先進生產力,凡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大戰略。

  他認為,中國國情需要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

  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一波三折。上世紀五十年代,學蘇聯,走的是低就業、低消費、高消耗、自我封閉的重工業模式。八十年代,中國又學歐美傳統的發展模式,用資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費來刺激經濟高速增長,這一模式追求資本生產率與利潤最大化而忽視資源利用率與環境損失。二十五年后,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資產損耗最嚴重的國家。四十五種主要礦產十五年后將剩下六種,五年以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石油依賴進口,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七倍、美國的六倍、印度的二點八倍。單位GDP污染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十五年后中國的經濟總量翻兩番時,污染負荷也會跟著翻兩番。因此,中國這種國情需要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

  他指出,國際潮流也迫使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

  過去五十年中,世界經濟增長了二十倍,工業生產增長了五十倍,使得許多區域性、分散性的環境問題也連成一片。如全球變暖、土地退化、森林銳減、水資源緊缺、臭氧層空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報告說,每年死亡的四千九百萬人口中有四分之三與環境惡化有關。環境的急速惡化導致西方環境政治的迅速崛起。在貿易領域,發達國家利用環境概念設置了大量的綠色貿易壁壘。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環境標準與發達國家差得很遠,綠色壁壘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制約將越來越大,對中國出口造成嚴重影響的標準主要是: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陶瓷產品中的含鉛量,皮革的PCP殘留量,煙草中有機氯含量,機電產品與玩具的安全性指標,汽油的含鉛量,汽車排放標準,包裝物的可回收性指標,紡織品染料指標,保護臭氧層的受控物質等。從行業上說,農業、紡織、服裝和機電行業是中國出口的主干行業,也是中國最容易遭受綠色壁壘的行業。

  他說,二十一世紀經濟的主旋律是綠色生態經濟,包括綠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市場、綠色產業等內容,這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經濟生活的具體要求。誰提前采取綠色戰略,誰就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占據主動。

  潘岳認為,社會責任更要求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

  “社會責任”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商業慣例和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容。

  他說,社會責任能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道瓊斯分析師說,凡資產回報率最高的公司在治理污染和節約資源方面都同樣優于競爭對手;凡充分考慮社會和環境影響的公司股票業績都比其他公司好。

  他認為,社會責任是現代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慈善公益又是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據福布斯慈善榜的資料顯示,十年里,美國富豪的慈善捐贈總額超過兩千億美元,中國的企業家們應該明白,有財富沒有責任,有資本沒有道德,有地位沒有良知,都是殘缺不全的社會力量。只有財富和社會責任的結合才能把一個賺錢機器變成一個富有影響力的階層,才能夠贏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他最后說,中華民族此刻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綠色崛起是中華民族最為迫切的選擇。作為最有活力的社會組織者,如果中國的企業家們能夠在中國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先鋒作用的話,他們不僅將會獲得巨大的利益回報,還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歷史性貢獻。新聞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