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對環保事業來說,這一事件是否具有標志性意義?
潘岳:首先,我想重點強調該事件在執行方式上的標志性。畢竟,我們自始至終都在堅持公開和公正,我們維護了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權威性,讓更多的企業明白,任何重大建設項目開工前都必須經過環評一關;其次,才是如媒體所說的那樣,環保總局由此前的一個弱勢部門轉變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機構,環保已經無處不在。
人物資料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漢族,江蘇人,副研究員。
1976年-1982年,在解放軍第三十八集團軍、鐵道兵第十三師服役;
1982年-1986年,任經濟日報資料員、中國環境報記者組組長;
1986年-1988年,任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副主任兼機關團委書記;
1988年2月-1988年12月,任北京房山區委外聯處處長兼外經委副主任;
1988年12月-1989年12月,任中國技術監督報社副總編輯;
1989年12月-1993年2月,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
1993年2月-1994年5月,任團中央中國青年研究中心主任;
1994年5月-1998年3月,任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
1998年3月-2000年1月,任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2000年1月-2003年3月,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
2003年3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關于圓明園防滲
將會充分尊重環評結果
記者:當初“叫停”圓明園防滲工程的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
潘岳:“叫停圓明園”并不像外界所說的那樣,是我看到相關報道后立即作出的決定。說實話,我的確是從報紙上了解到這一信息的,但我沒有立即作出叫停決定,我首先是詢問相關部門,然后派出了調查組,在得知這一工程的確沒有做環評屬于違法后,我們才作出叫停決定的。
記者:當時有來自哪些方面的壓力?后來,水利部門召開了一個支持防滲的相反論壇,得出防滲合理的結論,您怎么看?
潘岳:來自各方的壓力很多,但我依然不能說。關于這一相反論壇,我首先表示歡迎,我們愿意聽取不同意見,但這些專家在圓明園聽證會上也曾發表了類似觀點。
記者:北京市委針對圓明園后來也專門開了一個說明會,公布了圓明園保護規劃,作為環保部門您怎么看?環保部門的意見能順利反映到北京市的整體規劃中嗎?
潘岳:北京市委為此專門開會,說明北京市委高度重視此事,我當然很贊賞。但我認為如果這個會能安排在環評報告出來之后,我想將更具實效性和權威性。目前,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是首規委的副主任,我是北京奧組委的委員,我們有正當的渠道反映意見、建議。
記者:圓明園環評報告應該在6月底上交,目前僅剩幾天時間,清華大學能按時上交報告嗎?此間,雙方有沒有溝通過,是否會寬限時間?如果會,那是否意味著環保總局說話不兌現?還是別的原因?
潘岳:再等等吧,這個問題的確很敏感。我想,既然大家選擇清華大學做環評,那就應該信任清華的公正性。在此前,我得到的消息并不多。盡管環保總局對環評報告具有最后的決定權,但在環評過程中我們不便干涉。不管環評報告結果如何,我們都會充分尊重這一結果。結果出來當天,我要親自向媒體公布。
-關于環保風暴
我的個性任由他人評說
記者:最后一個問題,您覺得環保風暴與您個人的個性有關嗎?為什么刮起這個風暴的人是您,而不是別人?您的環保經歷有什么特別之處?
潘岳:我的個性問題,還是由諸位來評說吧。反正我認為我平等、公開、透明和真誠是最重要的。只要是對的,我就必須堅持。我在中國環境報干過3年記者,負責過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這些經歷為我提供了一種較為全面的思維。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