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本輪調控已經到位 推出新政需要慎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8日 17:17 中國經營報

  作者:趙曉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有時候,季節的變化只是一天之間的事情,經濟氣候的變化也是如此。2003年,因擔心SARS導致經濟下滑而出臺諸多拉抬增長的措施,未曾想卻迎來了2004年的經濟過熱以及嚴厲的宏觀調控;如今一番宏觀調控,總需求減弱,經濟運行的如此逆轉恐怕亦超出許多人預料。

  如果說,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宏觀經濟運行仍然在各方均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既沒有顯示出過熱的跡象,也沒有顯示出急劇下滑的跡象,還算是一個值得謹慎樂觀的局面的話,那么4月份的物價指標則顯示出宏觀經濟有變冷的趨勢。而從繼續回落的5月份的物價數據看,2005年全年物價水平將收縮至2%以內幾成定局,經濟運行已經明顯表現出有從通貨膨脹走向通貨緊縮的可能性。

  再考慮到消費增長已處強弩之末,工業增長雖快卻明顯是受出口拉動,受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其未來前景并不容樂觀,則大體可以確定:本輪的宏觀調控已經到位,國民經濟已經實現軟著陸。因此,新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要慎之又慎!

  內需已經降溫,而消費增長因為受收入增長約束,已達上限并可能下滑,當前經濟增長主要就是靠“出乎意料”的外需推動。從外需看,一季度外貿順差高達166億美元,而上一年同期是84億美元,2005年的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沒有多大問題。但貿易順差過高勢必導致更多的國際經濟摩擦,這使得外需推動型的經濟增長有更大的向下波動的風險,將中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賭注押在外需上值得警惕。

  經驗表明,我國的價格波動變化更多來自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價格體制改革,另一方面是我國經濟周期變化。生產和消費兩個領域的價格波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從上漲的幅度來看,帶有一定的規律性。通常是PPI(生產價格指數)先大幅度上漲,繼而帶動CPI(消費物價指數)的上漲。一是經濟增長(回落)與物價增長(回落)之間存在一定的滯后期反應,大體為1年左右。具體表現在當經濟增長(回落)加快時,物價上漲(回落)的加快要滯后1年。二是物價上漲(回落)與經濟增長(回落)之間存在正負加速度關系。當經濟趨向或處于高速增長時,物價上升幅度滯后1年后即快于經濟增長速度,而當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時,隨后的物價回落更快。三是經濟周期有多長,物價變動的周期也有多長。

  另一方面,我國作為制造業加工中心,與國際經濟緊密相聯。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受外部沖擊的可能也越來越大。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推動進口成本上升,繼而上游價格PPI持續快速增長,由于加工制造業生產的主要是國內無足夠內在需求消化的制成品,因此原材料漲價,使之面臨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兩難境地。同樣,由于“蕭條經濟”的回歸,各國尤其是亞洲產出終端競爭激烈,企業PPI并不能完全傳導至消費與零售領域,直接的后果便是壓薄國內制造業利潤空間,并導致我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進口價格指數上升,而出口價格指數下降,兩者差距增長。內需不足,外需強勁,總需求結構性的不平衡,倘若環境有變,很可能對國內經濟帶來一輪新波動,甚至通縮壓力。

  綜上所述,這一輪的經濟周期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其中宏觀調控措施得力,通過綜合使用價格與非價格調控手段,使物價基本上保持在可接受范圍之內,但未來繼續緊縮的政策(無論是匯率還是利率的調整)要格外慎重。與前一段時期主要防止過熱的政策導向有所不同,未來一段時期內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與避免出現物價繼續下滑應成為調控的新重點。同時,面對復雜的局面,需求管理要與供給管理(如國有企業改革、放松管制、推進結構調整)相結合,才有望取得最優政策效果。

  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由于采用經典市場經濟中罕見的非價格調控手段(其效果可能相當于利率上調5個點),房地產等過熱領域當前已處于可控之中,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宏觀調控的到位和經濟軟著陸的實現。由于非價格調控的到位,我們實際上打贏了人民幣匯率的保衛戰,贏得了價格調控的時機,并牢牢掌握住外匯調控的主動權?紤]到內外部形勢,當前宏觀調控實際處于最有利、最主動的時期,只要頭腦冷靜,政策不過頭,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節奏,真正的通貨緊縮就不會出現。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