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國家環保總局 > 正文
 

一把開啟和諧社會的金鑰匙——浙江象山縣用科學發展觀鋪筑生態主干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7日 10:41 國家環保總局網站

  編者按中央領導十分關心農村的環境和生態狀況。曾培炎副總理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全面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的講話中強調指出:“要突出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問題,盡快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和文明生態村建設。”

  前不久,國家環保總局召開機關干部大會,解振華局長就“十一五”環保工作思路作
主題性報告時,再一次強調要改善農村環境。“十一五”環保工作思路提出了到2020年生態環境基本改善、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污染得到初步治理的目標。

  所以,加強農村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今天本報刊出的“浙江象山縣用科學發展觀鋪筑生態主干道”的報道,多角度、多層面地展示出他們以生態為主線,建設新農村的做法和經驗。大量感人的事實生動地說明,生態可以全面提升農村的綜合實力,促進解決“三農”問題,為實現生態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把眼光投向農村!

  “生態象山,和諧鄉鎮,人居福地”成為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的第一印象和標志。這個全國聞名的百強縣,從經濟成就的輝煌中走出,用科學發展觀鋪筑生態的主干線,把可持續發展的腳印延伸到鄉村、漁港。今天的象山擁有藍色的港灣、金色的沙灘、綠色的沃野和銷往世界各地的安全食品。空氣負離子1立方厘米1.47萬個,營造了全縣6500多平方公里的大氧吧。東方不老島的美譽,詮釋著百姓的富裕、幸福和健康。一個造福人民的政府,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為,奏響了和諧社會的樂章。國家環保總局已命名象山縣為國家生態示范區,總局領導還親臨象山調研,給當地更大的鼓勵。

  營造生態文明的新農村

  讓農村成為充滿活力的生態細胞,使農民成為生態最大的受益者,讓農業產出更多的綠色品牌,這是象山生態建設的抓手和切入點。在最大范圍內激發千萬農民持續不斷保護和建設生態的積極性,成為象山的成功做法。打造生態文明的新農村首先要從農民的利益出發,把打造綠色品牌同農民的利益結合起來,使之成為生態建設的催化劑。象山已建成水果示范基地、蔬菜生產基地、有機茶基地和生態綜合池塘等,打造了不少綠色品牌,有的還獲得國際認證。擁有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面積3000畝,國家級首批無公害食品4個、國家級綠色食品1個。這些國字頭的品牌鼓了農民的腰包,增長了鄉村的財政。政府始終想著農民的利益,守住生態,讓綠色的旗幟凝聚人心。當農民的汗水建起萬畝楊梅基地后,難以保鮮的楊梅賣不出去,成為燙手的山芋。就在農民的利益即將受損、生態聲譽將要下降時,縣政府急中生智,馬上建設起了楊梅酒廠。大量的楊梅釀造出生態美酒,催生出又一個綠色品牌。楊梅酒的勢頭與日俱增,已進入北京人民大會堂,與茅臺等國酒一起招待嘉賓。大家品嘗后稱頌的不僅是它獨特的色香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而是一首生態的贊歌。其實每一個綠色品牌后面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和情節,飽含著農民的利益和情感。

  農民在生態建設中始終關注居住環境的改善。近年來,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使不少農村偏離了綠色軌道,陷于垃圾和污水包圍的痛苦中。象山農村雖有所不同,但同樣也難以抵擋農村污染的勢頭。生態破壞的警鐘喚醒了農民的覺悟,他們在縣政府的組織下,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生態人居建設,綠化美化家園,建設優美舒適和諧的人居體系。有一組數字頗能表現農村變化的狀況。全縣有585個村實現了垃圾統一清運、270個村實現了垃圾袋裝化,全部消滅露天糞坑的村達到674個。8個生態鄉鎮和39個生態示范村成為生態領頭雁。這些數字表明了農村面貌的大改觀,是生態文明的音符。初夏時節來到象山,放眼望去,“綠野接藍天,雪浪涌沙灘,名果掛滿枝,翠竹繞農家”,好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人們期待的生態文明新農村正在象山這塊綠色大地上崛起。

  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資源豐富的象山支撐起一個工業強縣。象山的工業也經過污染的陣痛,尤其是在縣域經濟發展的初期,留下更多污染的痕跡。生態建設的步伐,改變了企業片面追求經濟的路線圖,新的路標通向“雙贏”。一條新的工業生態鏈條把節約資源和能源放在首位,在法制和文明的規范下,實現了資源的循環使用和污染的源頭治理,點燃了工業生態的希望之光,步入新型工業化的新里程。全縣構建工業生態的鏈條,編織工業生態網。超時印花有限公司實現清潔生產,水循環使用達到零排放。超星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利用魚蛋白廢水和廢棄魚內臟提煉出生物醫藥原料,被列為中國進入WTO推薦產品。天安集團電鍍分廠,從廢液中提取氰化銀,再提煉金屬銀,每年可產出大量的純銀。這些工業生態鏈條上的珍珠,述說著變廢為寶的神奇,催生出更多生態型、環保型、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縣政府已出臺《關于加快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政策,調整產業結構,使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第一經濟增長點。全縣已擁有一個國家級、11個市級高新技術產業。科技進步對生態總值的貢獻率達到50%。工業的生態鏈和農業的生態鏈對接,正成為科技工作者研究和攻克的新目標。

  縣政府和縣環保局清醒地看到,這僅僅是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環保任務繁重而艱巨,打造工業生態鏈還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辯證地看待經濟和環保的關系,擴展了“雙贏”的視野,打牢了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縣環保局因生態保護有功,受到縣政府的獎勵。局長張建森說,越是取得成績,越感到擔子重、責任大。縣環保局是基層,基層要保護好環境和生態之基。惟有加強能力建設和嚴格執法,才能不辜負人民的希望。

  培育回報大自然的理念

  生態縣和生態鄉鎮的建設需要生態理論的支持,需要更新觀念。象山把培育回報大自然的理念,作為生態建設的思想切入點,不僅在輿論媒體上宣傳,而且利用民俗和節慶日在更大范圍內傳播。一年一度的開漁節,是密切人類和海洋關系的紐帶。縣長同漁民們一起祭海,表達回報大海的深情。他誦讀滲透環境文化的祭海文,情景十分感人。在第七屆開漁節上,縣長念道:“人與自然休戚相關,陸地海洋,脈脈相偎。取之有度,賜之厚福;野蠻攫取,遺害無窮!循應自然,方能豐衣足食;善待海洋,即善待人類自己,故政府立法,施行休漁,漁區尊奉,萬民擁戴,以保長漁久業,富我家園。”

  于是,一個個善待海洋的行動在全縣興起。漁民自覺地將休漁期延長一個月,讓更多的海洋生物繁衍生長;改進捕魚的“利器”,讓危害海洋生物的“鋼殼漁輪”提前退休;1500多個船籍及船老大簽名,加盟“藍色保護志愿者”行列,發表藍色宣言。他們還將這一壯舉通過電子郵件發往40多個濱海國家,讓世界漁民一起來保護海洋。網上大討論和徽標征集產生積極的效應。10多篇論文和40多篇作品折射出志愿者的心愿和智慧。藍色保護志愿者活動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好評。的確,象山人民對海洋的回報難以用數字來統計。

  他們對海洋的回報還擴展到陸地,延伸到對大山、土地、江河的回報。人類私欲膨脹起來無休止地索取在象山止步,取而代之的是向大自然奉獻。全縣建設生態公益林52.3萬畝,水源涵養林15.5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57.5%。另外,完成小流域治理率35%,清水河道建設20.6公里。這些向大自然回報的數字,得到積極的回應,它回贈給人們的是風調雨順和清新的空氣以及美麗的原野。人類和大自然,就在這種親切友好的交換中,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善待自然和生靈成為一條和諧的鏈條。

  “回報”也感動了外國漁民,遠隔萬里的加拿大漁民和鄰國日本漁民等揚帆來了,一起分享開漁節的歡歌曼舞,搭起護衛生態連心橋。

  共享生態成果讓生態融入生活

  讓全縣人民共享生態成果是象山縣政府在生態建設中的宗旨。只有讓人民享受到生態成果,才能保持始終如一的激情和積極性,才能不斷擴展和延伸生態戰場。全縣用1.3億元在城區栽樹種草,在綠化的基礎上營造城市森林和城市綠肺。象山縣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南大河景觀綠地、濱海大道、匯興綠地、縣前街綠色廣場等,鮮花和綠樹相映,雕塑和街燈成景,各種植物散發著醉人的清香。美麗舒適的環境成為百姓休閑健身的好場所,優美的環境是培育文明的熱土。孩子們接受綠色教育,師生們共創綠色學校。綠色社區提升了居民的生態環保意識,節水、節能、愛護公共綠地等蔚然成風。

  象山人的生活與綠色密不可分,自覺地參與各種生態活動。

  象山縣教育局教研中心張瑋瞡老師邀了縣城十幾個朋友,到農村包了一塊楊梅果園。他們在這里灑下汗水,收獲快樂,豐富生活。在采摘的季節里,大家用竹籃竹筐裝楊梅,分送親戚朋友。吃不完的自己釀制成楊梅酒。到了休息日,張老師和朋友一起到海邊游玩,圍坐在沙灘上一邊喝楊梅美酒,一邊欣賞海景。楊梅不但釀出美酒,也釀出了甜蜜的生活。張瑋瞡是一位普通的教師,她的生態情趣僅僅是全縣的一個縮影。象山的百姓從生態建設中不僅得到快樂而且增進了健康,疾病明顯減少。不少村莊成為長壽村,老百姓大都活到七八十歲,高于全國的平均數。象山還有600多個島礁,那里深藏著更多秘密和生態故事。象山的生態故事講不完。

  在生態成果收獲的季節里,象山人沒有歇腳,他們邁出了更大的步伐。縣政府邀請清華大學專家進行生態規劃,111頁的生態規劃,描繪出象山生態的新前程。規劃告訴人們:生態是農村致富的熱土,是農業綜合實力的孵化器,是聚攏民心的基地。象山的生態是一本書,也是一首大自然的贊歌。新聞來源:中國環境報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父 親 節
送給父親節日禮物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