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系著社會發展的狀況。所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通過抓好發展與監管兩手,促進我國的金融業健康
有序的發展。
金融活,社會才活
鄧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一經典性的評價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適應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為經濟服務,又反作用于經濟,對經濟的成長和運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經濟,是社會的經濟;金融,是社會的金融。所以,無論經濟還是金融,都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金融在以特有的方式作用于經濟的同時,也在作用于社會,對社會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社會,從廣義上來說,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系的人類生活共同體。它包括作為社會主體的人,以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等。作為一個社會有機整體或大系統,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子系統。狹義的社會,則是以人的社會活動和交往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生活系統。它與廣義社會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相并列,特指人的社會生活、社會交往、社會關系以及相應的社會管理、社會環境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說的“社會”,可以從廣義上使用,但主要還是指狹義的社會。所以,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無論是廣義的社會,還是狹義的社會,金融都與其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經濟建設中,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在社會領域,我們還不能說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但如果沒有金融,或金融不活,那社會肯定活不起來。所以,我們至少可以說:金融活,社會才活。
第一,金融活,才能夠使生產力得到更大的發展,使人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從而為社會整體的良性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一種信用中介,金融將社會零星、分散、閑置的資金積聚起來,變成高效、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通過借貸、投資的方式,配置到社會急需的領域和部門,組合生產要素,不僅維系社會的簡單再生產,而且不斷擴大再生產,以及相應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從而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物質基礎雄厚了,社會才有更大的力量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才有更多的條件興辦各種社會事業,才有豐厚的財力建立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才有更強的手段來實行財政轉移支付,解決區域差異等問題。金融—經濟—社會,通過這樣的途徑,金融為社會作著巨大的貢獻。
第二,金融活,才能夠為人們的創業活動提供更好的條件,從而激發社會活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大的生產力是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和勞動技能的人。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單憑自己個人的原始積累是難于以較快的速度組織較大規模的社會生產的。而金融,就能夠提供最重要的條件。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通過金融的支持和幫助,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創業或從事生產,同時還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社會不僅將更有活力,也更為有序。
第三,金融活,才能夠更好地調節宏觀經濟,調節收入分配,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的實現。金融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各個單位和法人的經濟活動乃至社會活動,同時,又能夠利用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手段影響這些經濟和社會活動的進行。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總量,可以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平衡;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的方向和具體數量,可以調整生產要素在不同領域配置的格局。金融的這種杠桿作用,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價格、影響進出口的數量和規模,影響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收入,影響社會財富在不同人們之間的分配。如果金融手段運用的方向、力度和措施得當,可以有效地抑制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保證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得到更加切實的維護。
第四,金融活,還有助于培養社會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氛圍,增強社會和諧的動力和條件。金融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正常運行需要兩個最重要的社會條件,一個是有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制,一個是具備基本的信用基礎。人們知法守法,講究誠信,金融業務才能正常開展。金融發展,與金融有關的法制也會發展,倫理道德的建設也會發展。人們經常受到這種非常嚴格的法律和道德的熏陶,整個社會就會潛移默化地增強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氛圍,并且帶動社會其他方面法治和道德的建設,從而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內在要求不斷地得到實現。
金融亂,社會則亂
金融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固然有很多積極的影響和作用,但由于它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如果出現問題,也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金融發展的好壞如同一把雙刃劍,利與弊都非常明顯。“金融活,社會才活”,是它“利”的一面,而“金融亂,社會則亂”,則無疑是它“弊”的一面。
金融是存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中介,通過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以保持資金在社會的正常流動。金融的發展構成了整個社會資金流動的循環系統和主要鏈條。而社會,則是通過銀行進行存款和貸款的交換,以保證資金在全社會的“血液循環”。如果金融系統規范有序,社會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社會資金就會按正常的渠道和秩序流動,一切都會井然有序。
但事實上,現代金融自創立以來,就出現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混亂和危機。從1825年英國發生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西方國家的一次次經濟危機,都包含著金融的混亂和危機在內,有的還是由金融混亂和危機引起的。1929~1933年雪崩式的大危機,橫掃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起始就是金融鏈條的斷裂。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80年至1997年,世界上有120個國家發生嚴重的金融問題,為此耗費的資金高達2500億美元。隨后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迄今還記憶猶新。我們國內,由于國家宏觀管理和有關政策、決策比較得當,沒有發生過嚴重的金融危機,但各種金融問題還是不斷出現,潛在的風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對此,我們不能不高度警惕。
金融之亂,既有金融系統自身管理和運營上的紊亂,也有因多種原因引起的整個金融系統和牽動社會的劇烈動蕩。亂的規模,小至一般的“故障”,大到較大的金融風波,最嚴重的乃至社會動亂甚至世界性的危機。如果借款人不履行約定的還款承諾,或者金融機構的支付能力不足,或者市場利率變動引起成本收益的較大變化,或者出現國際間的匯率風險,或者國家宏觀決策發生失誤或不合時宜,或者金融機構的有關人員違規經營,或者受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或者金融衍生產品過度投機或經營失誤,或者金融機構擴張過快管理不當,諸如此類,都有可能使金融機構發生支付危機,甚至破產。由于金融系統本身是一個巨大的信用鏈條,一旦哪個環節出現故障,就很容易發生連鎖反應,引起全局性、系統性的金融風波和金融危機。
金融之亂,絕不僅僅是金融本身之亂,也絕不僅僅是經濟之亂。金融運行的任何故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社會。而那些規模較大的金融風波、金融危機,則往往都會影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
第一,金融亂,會從根本上打亂社會的經濟運行,破壞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從而動搖整個社會穩定、秩序的基礎。物質財富的生產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正是有這個過程的正常運行,人類才能獲得基本的生活資料,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也才能從事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各種有關的社會活動。如果由于金融的原因,打亂經濟生活的運行過程,那么,社會運行的秩序就會發生變動,各個層面的社會生活也必然受到影響。人們的就業會出現困難,收入會大大降低,家庭難以贍養支撐,科技文化活動難以進行,甚至生存都會遇到威脅。這樣的社會,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之中,當然也就很難有什么和諧、安定了。
第二,金融亂,會直接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金融機構的管理混亂,極易造成銀行資產的損失,而這些損失又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地轉移到儲戶或國家身上,從而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如果發生銀行的支付危機,儲戶的存款付之東流,既直接損害群眾的利益,也會引發社會的信用危機,造成人心混亂,社會不穩。如果進一步發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國家、社會、人民群眾受到的財產損失和其他各種損失將難以估量。這些年來,國內一些地方金融機構出現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
第三,金融亂,還會直接或間接引發社會秩序的混亂,甚至造成政治危機。20世紀90年代,阿爾巴尼亞一些“投資公司”歷時五年的欺詐行為暴露,許多投資者失去了一生的積蓄,頓時引發社會秩序的大混亂。受害者舉行游行示威,一些不軌分子借機破壞,由最初的抗議活動發展到沖擊政府機關和執政黨的辦公大樓,搶劫商場,燒毀銀行,發生多起流血沖突事件。后來,除經濟要求外,一些示威者還喊出了“政府下臺”的政治口號,最終釀成了一場全國性的政治、經濟危機。在某些國際性金融危機中,西方一些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借機向受援國提出政治要求,脅迫受援國政府進行西方希望的所謂改革,甚至改換政府領導,趕執政黨下臺。還有些外國的金融組織,為了某些經濟或政治目的,調動大量資金進行惡意的投機炒作,企圖搞垮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系統。這些方面的威脅,隨著國際資金流動速度和規模的加大,已經越來越明顯。
抓好發展與監管兩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事業有了很大很快的發展。金融系統掌握著巨大的經濟資源,在支持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不斷推動金融發展,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消除金融隱患。金融工作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包括社會的和諧安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畢竟還時間有限,經驗不足,體制上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所以,金融行業也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潛伏著不少隱患。在新形勢下,金融工作既承擔著光榮的使命,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要求金融業發揮應有的作用。黨的十六大要求:“深化財政、稅收、金融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使金融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十六屆三中全會在提出科學發展觀的同時,對金融的改革、調控、監管提出了一系列更具體的要求。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們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胡錦濤總書記界定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幾乎每一個方面都與金融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所以,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金融應該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采取很多的措施,但關鍵還在于正確理解、把握和處理動力與平衡兩種社會運行機制的關系。一個社會,能否快速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它有沒有通過一定的制度和體制表現出來的良好的社會運行機制。這種機制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動力機制,一個是平衡機制。動力機制,提供和傳輸著社會運動、發展、變化的能源和能量亦即動力;平衡機制,維護和保持著社會各部分及各種力量之間的協調、穩定和平衡。
社會需要動力。在一定的動力作用下,社會的每個成員或群體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從事以生產勞動為主的社會活動,創造日益增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整個社會才能不斷發展進步。社會也需要平衡,每個成員或群體都按照一定的規范各處其位,各得其所;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和部門都緊密聯系,互相協調,整個社會才能始終保持有序和穩定的狀態。
循著這樣的思路,金融要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作用,關鍵是要在兩個方面下工夫,一個是發展,一個是監管。
從發展來說,我國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所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多,資金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所有這一切,都需要金融有一個更大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金融與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金融要為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力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社會各方面人群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能夠充分發揮出來。當然,這種發展不是盲目的發展,而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由于自身行業的特殊性,金融對科學發展的要求更高,所以,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發展,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發展,就要改進金融服務,支持結構調整,鼓勵科技創新,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通過資本的合理運營,促進生產要素的重組和合理化配置,幫助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大支持能源、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重點加強中西部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爭取實現不同區域的協調發展;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需要,增加對中小企業和農村的貸款;降低創辦企業的門檻,鼓勵人們自主創業,幫助解決社會的就業和再就業問題;鼓勵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事業,幫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建設,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步伐,推進政策性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的改革;逐步擴大金融行業的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
從監管來說,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向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上頻頻發生的金融風波,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國內金融行業接連曝光的一些腐敗、違規案件,不斷地向我們敲響警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的力度。無論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還是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都必須把金融監管工作做得更好。
金融監管應該進一步在制度化、規范化、縝密化上下功夫。健全監管體系,完善各項制度;建立和完善統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統;依法維護金融市場公開、公平、有效競爭,保護存款人、投資者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改進中央銀行的金融調控,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健全金融風險監控、預警和處置機制,強化金融監管手段,增強監管信息透明度并接受社會監督,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防范和打擊金融犯罪;建立健全銀行、證券、保險監管機構之間以及同中央銀行、財政部門的協調機制,提高金融監管水平。
總之,新形勢下的金融,應該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監管。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兩手抓,兩手都不放松。抓好了這兩手,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定能起到顯著的作用。
(責任編輯 趙雪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