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經濟思想對中國經濟實踐和理論的深遠影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6:18 《中國金融》 | ||||||||
——“陳云經濟思想研討會”綜述 在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前夕,“紀念陳云同志百年誕辰、陳云經濟思想研討會” 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研討會由中國宏觀經濟學會主辦。與會領導和專家對陳云同志經濟思想對中國經濟實踐和理論的重要影響以及對當前經濟工作的指導意義進行了研討。
王春正:學習陳云同志經濟思想,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春正指出,陳云同志經濟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寶庫,是黨和國家的珍貴財富,對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對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貢獻,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長期的指導作用。陳云同志創造性地提出的財政收支、銀行信貸、物資供需和外匯收支“四大平衡”思想,是其經濟思想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瑰寶。 王春正說,結合近年來宏觀調控的實踐,再次學習陳云同志“四大平衡”思想,倍感親切,受教良深。王春正談了他對陳云同志“四大平衡”思想的體會。第一,“四大平衡”思想是著眼全局的綜合平衡。陳云同志明確指出,“搞經濟不講綜合平衡,就寸步難行”。只有搞好綜合平衡,才能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他認為,“四大平衡”是全國總體的平衡,同時還強調,搞好“四大平衡”的目的是要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第二,“四大平衡”思想是統籌協調的結構平衡。陳云同志指出,綜合平衡是建立在結構平衡基礎上的。他一方面強調要突出重點,常說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突出重點,才能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比如,陳云同志始終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作用。又比如,陳云同志反復強調,要正確處理人民生活與生產建設的關系,“第一是吃飯,第二要建設”、“在財力物力的供應上,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必須先于基建,這是民生和建設的關系合理的問題”。另一方面,陳云同志又十分重視處理好重點與一般的關系。他說,搞好綜合平衡“既要保證重點又要照顧一般”,否則,“不僅國民經濟各部門不能互相協調地向前發展,而且重點本身的發展也難以得到可靠的保證”。第三,“四大平衡”思想是注重發展的動態平衡。陳云同志認為,綜合平衡不是靜止的而應是動態的。他指出,“當前的生產和建設是重要的,決不能忽視。但是,也不能只顧眼前,不顧將來”,“必須瞻前顧后,前后銜接,避免陡升陡降,造成損失”。陳云同志還指出,平衡不能是消極的,而應通過加快發展來實現。 王春正指出,認真學習、融會貫通陳云同志“四大平衡”思想,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有效性,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王春正指出,我們要認真學習陳云同志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經濟思想,增強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決策的自覺性,把握好宏觀調控的重點和力度,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從當前看,我們的宏觀調控要把握幾點: 第一,要認真落實穩健的財政政策。雖然我們現在所處的外部環境和體制條件,與陳云同志提出“四大平衡”思想時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財政收支平衡仍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近年來,隨著經濟環境發生新的變化,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已經從拉動經濟增長,逐步轉向加強薄弱環節和調整經濟結構。今年明確提出已由過去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轉向松緊適度的穩健財政政策,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適當減少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我們要貫徹落實好中央的決策,管好用好預算內資金,切實把國債資金主要用于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加快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長,保證重點支出需要,確保財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第二,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當前,保持金融平穩運行,主要是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既支持經濟發展,又防止通貨膨脹。為實現這一目標,一要改善金融調控方式,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控制中長期貸款的增長幅度,引導金融企業優化信貸結構,注意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需要,增加對中小企業和農村的貸款。二要繼續抓好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規范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三要加強對金融的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 第三,要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市場經濟條件下,重要物資供求的基本平衡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并運用國家儲備和進出口進行吞吐調節,減少市場波動,穩定市場物價。從當前情況看,一項重要任務是促進煤電油運的產需銜接。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價格特別是資源型產品價格的變化,以及對下游產品價格傳導的動態,繼續整頓市場價格秩序,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第四,要努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經濟全球化要求我們面向國際市場配置資源,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當前,要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將外貿進出口與提升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培育自主研發能力結合起來,支持和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商品和服務出口,提高傳統出口商品的質量、檔次。鼓勵能源、資源型產品和先進設備進口。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穩步推進銀行、保險、商業、電信、旅游等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同時,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進一步健全協調機制,完善服務體系,形成整體合力,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我國經濟既快又好的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陳云同志是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從1944年組織陜甘寧邊區的財經工作到建國后長期主持全國財經工作,他在長期領導經濟建設的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的財經工作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重大措施。他一直主張讓市場機制發揮積極的作用,構建了成熟的經濟思想理論體系,為建立完善我國的財經制度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周小川指出,陳云同志經濟思想對中央銀行工作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第一,陳云同志非常重視保持幣值穩定,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陳云同志在1957年時提到,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對于保障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是必要的。198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在總結改革帶來的經濟形勢趨好的情況下,他提出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除了若干種國家規定不準漲價的商品以外,許多的商品都在漲價,漲價商品的面非常大,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如果這種形勢不加以制止,人民是很不滿意的。保持幣值穩定是中央銀行工作的重要職責,陳云同志對這方面的論述和重視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第二是陳云同志著名的四大平衡理論。經濟建設需要平衡發展是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對馬克思關于社會再生產兩大部類協調發展要實現價值形態平衡和實物形態平衡原理的重要發展。陳云同志關于經濟建設要平衡發展的思想精神體現在四大平衡理論中,即制定經濟計劃必須做好財政收支、銀行信貸、物資供需、外匯收支的綜合平衡。陳云同志認為,只有保持這些平衡,才能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健康發展。 在銀行信貸方面,陳云同志一直非常注重銀根的松緊問題。1949年在向中央匯報公債和鈔票發行計劃時,陳云同志就提到人民銀行應該重視銀根松緊的不同情況,掌握三種工具,一是銀行收兌黃金、美鈔的數量依銀根松緊而定。二是銀根緊時公債催收得松些,松時催收得緊些。三是銀根緊時貿易部可以多買一些主要物資,松時可以少收買一些。在1956年,陳云同志又明確提出財政收支和銀行信貸都必須平衡,而且應該略有結余。后來,陳云同志又將外匯收支平衡(即現在的國際收支平衡)加入了三大平衡理論中,形成了四大平衡的理論思想體系。當時我們的經濟是比較封閉的,開放程度還不高,陳云同志就看到了外匯收支平衡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這個對于指導央行做好外匯管理工作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總之,平衡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綜合掌握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三是陳云同志提出的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陳云同志經濟思想中重要的方面,同時也是和我們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所聯系在一起的,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的歷史經驗對當前也有重要的現實作用。近幾年我國積累與消費的關系變動比較大,雖然當前的具體情況跟以前有所不同,但是當有大變化時應該提醒我們回顧過去的歷史經驗,學習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充分重視消費與積累的比例變化,找出原因,作出判斷。 周小川強調,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在過去給了我們很多指導,今后仍需要深刻學習領會,進一步指導央行工作。 項懷誠: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在談到陳云同志經濟思想時指出,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涉及到宏觀經濟、財政、金融、外貿、工農業生產、經濟體制改革等許多方面,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第一,陳云同志高度重視發展農業。陳云同志指出:“農業問題是全國的大事”,“糧食定,天下定;糧食緊,市場緊”。不僅如此,而且“我國農業對經濟建設的規模有很大的約束力”,農業發展不起來,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就很難發展起來。因此,在實踐中,陳云同志非常重視發展農業。他把這個作為“頭等大事”,把農業問題作為“民生問題”。第二,建設規模必須與國力相適應。為了防止經濟建設規模超過國力的危險,陳云同志提出要重視研究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比如,在生產和基礎建設的關系上,陳云同志強調,要先保證生產,后供應基建。第三,國民經濟要保持綜合平衡。建國之初,陳云同志就提出:“搞經濟不講綜合平衡,就寸步難移”,“所謂綜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任何一個部門都不能離開別的部門。……按比例是客觀規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整個國民經濟就會亂套。他系統地提出了包括財政、信貸、物資和外匯在內的綜合平衡的理論。第四,陳云同志提出了建設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思想。他認為,傳統經濟體制出現的弊端,就是計劃太死,包括的東西太多,計劃市場脫節。他說所謂的市場調節就是按價格規律辦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 項懷誠分析了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主要特點。第一,陳云同志經濟思想中充分體現著實事求是的觀點,體現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科學態度。第二,經濟工作要有政治觀點。陳云同志認為政治和經濟兩者需要很好的配合,他從政治的高度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他用政治眼光觀察事務,對于我國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三,經濟工作要有全局觀點。陳云同志全局觀念非常強,他一貫主張局部利益要服從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國家建設必須是全國一盤棋”。他強調,要把工農商各業,城市農村,經濟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抓起來,把財力集中起來,從國民經濟的全局出發來考慮問題,制定政策,進行經濟建設。第四,經濟工作要有群眾觀點。陳云同志把經濟工作中的群眾觀點從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上來認識,在參與制定重大的經濟決策時,陳云同志始終把安排好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放在首位,將為人民利益而決策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并以此作為檢驗決策正確與否的標準。這四個基本觀點是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基礎,貫穿于整個思想體系,是陳云同志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的創造性發展。 項懷誠指出,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現實意義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陳云同志在領導經濟工作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這在當前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第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陳云同志的綜合平衡思想,實質上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史上最早的宏觀調控理論,對搞好當前宏觀調控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第三,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陳云同志指出,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必須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第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利益。建設一個“有利于人民的社會主義經濟”是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主體。第五,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上來。他說:“如果沒有中央的權威,就辦不成大事,社會也無法穩定。”這些重要思想,對于維護當前宏觀調控的權威性、統一性和有效性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房維中:學習陳云同志經濟思想,堅持穩步前進的發展方針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會長房維中指出,陳云同志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出發,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原則和理念,形成了陳云同志獨特的經濟思想。陳云同志一貫主張,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循序而穩步地前進,搞好綜合平衡,保持國民經濟比例關系的協調,反對急于求成。其中,堅持穩步前進、反對急于求成可以說是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核心。 解放初期困難重重,黨中央委派陳云同志主管財經工作,在陳云同志的組織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體現了實事求是、穩步前進、按比例發展的思想。陳云同志在1957年1月18日省市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講話時指出,像我們這樣一個有6億人口的大國,經濟穩定極為重要,建設規模超過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進,就會出現紊亂,兩者合適經濟就穩定,當然,如果保守了,妨礙了建設應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糾正保守更容易些,對超過國力的危險應當注意得多點。他特別指出,要搞好四大平衡,要注意農業對經濟建設的重要作用。房維中指出,陳云同志這次講話貫徹的穩步前進、按比例協調發展、反對急躁的思想,總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經驗教訓,為以后的發展明確了指導方針。 房維中說,建國以來到1993年、1994年,我們對國民經濟進行了四次大的調整。這四次大調整說明,問題都出在急于求成上,都在于違背了穩步前進的發展方針。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們求成心切。中國要防止保守,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急躁冒進,特別在形勢好的時候更應如此,糾正保守比糾正急躁冒進容易得多。 房維中說,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體制、機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這個講話是非常重要的,找到了經濟社會發展體制上的根源。我們要充分認識和牢牢記住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堅持穩步前進的發展方針,并且從體制上防止急于求成的舊病復發。 劉國光: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中貫穿著科學發展觀的思想 經濟學家劉國光認為,建國以來,陳云同志長期從事經濟工作,他的遠見卓識,不但在當時是切中要害的,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意義。這就提示我們,要思考這其中的原因,挖掘其經濟思想的科學基礎。劉國光認為,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中貫穿著我們今天才充分認識到的科學發展觀。 劉國光指出,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當代中國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而“以人為本”的思想正是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核心和出發點。在陳云同志提出的“一要吃飯,二要建設”這個樸實而深刻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中,首先強調的就是發展生產的目的。陳云同志一直強調“搞經濟建設的最后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經濟體制改革,是為了發展生產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這是陳云同志經濟思想中的一個核心內容,他是一直堅持并要求在經濟工作中體現這一原則的。 劉國光指出,科學發展觀的主題是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要發展,就必須解決怎樣才能真正發展、怎樣才能科學發展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處理好各種經濟關系。科學發展觀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辯證地處理好經濟社會系統中的各種關系。而陳云同志經濟思想中處處都是講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其主旨就是要使各種經濟關系、經濟變量實現基本平衡。因為只有實現平衡或基本平衡,才能實現發展的協調性,只有做到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 劉國光進一步指出,科學發展觀還包括科學改革觀。因為要發展,必須要有動力,有活力。這就要求經濟體制能夠調動人和各類經濟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涉及到經濟體制的改革問題。還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過程中,陳云同志就主張要搞活市場,以后又主張下放一部分權力給地方,減少企業的指令性,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增加地方的機動財力等,還提出了“國家集體經營與個體經營、計劃生產與自由生產、國家市場與自由市場”相結合的“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思想。他實際上回答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想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可以看出,陳云同志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倡導者和先驅探索者之一。 蘇星:陳云同志關心人民生活 中央黨校前副校長蘇星指出,陳云同志非常關心人民的生活。他回憶說,1961年在最困難的時期,陳云同志在北京召開了兩個座談會,在會上他最受感動的是陳云同志關心人民生活,并且千方百計讓人民擺脫困境的高尚情懷。在當時的座談會上,一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就是工人的生活問題,由于工人吃不飽飯,體質下降,生產必然要下降。當時陳云同志最早發現了這個問題,而且在會上專門進行了研究。陳云同志當時提到,肚子里面沒有油水,這都是農業減產的結果,因此他要求中央所有的部委都來研究這個問題。陳云同志在講話中提出了六點意見:第一,把十年規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恢復階段,后一階段是發展階段;第二,減少城市人口;第三,要采取一切辦法制止通貨膨脹;第四,盡力保證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第五,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農業增產;第六,計劃機關的主要注意力,應該從工業、交通方面,轉移到農業增產和制止通貨膨脹方面來,并且要在國家計劃里得到體現。這六點意見中,他花費心血最多、想得最具體的是怎樣保證城市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 蘇星認為,這是一個科學的判斷,五年調整期的實踐證明陳云同志提出的思路完全是合適的。我們現在講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他覺得還要學習陳云同志關心人民的高尚情操。 黃達: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是人類經濟思想庫里的寶貴財富 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黃達從一個學者的角度,講述了他對陳云同志經濟思想的體會。他說到,建國前后的1949年、1950年,是陳云同志全面指揮經濟戰線,勝利地克服極度經濟困難并迅速地制止惡性通貨膨脹的光輝年代,那時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集中體現在由陳云同志為黨和國家起草的經濟決策文件、社論和他的一些講話中。也就是由于這樣的原因,“陳云同志經濟思想”在他們那一代財經教學工作者的頭腦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后來,關于陳云同志的一些講話和報告,他們都是反復學習、體會,力求把握精神實質。 黃達指出,他開始領悟陳云同志經濟思想始于“大躍進”之后的三年困難期間;進一步深入理解則是經過文化大革命洗禮之后。改革開放后全面地接觸了西方現代經濟學,進一步理解了陳云同志開創的“綜合平衡理論”,其本質目標是追求宏觀經濟的動態協調和均衡,并把它視為經濟發展所必須時時把握的最具有關鍵意義的環節。“綜合平衡理論”的核心,是把宏觀經濟的協調與均衡理解為人們必須尊重的客觀進程,是客觀進程本身的內在規律性。這是對現代經濟核心問題的理論概括,具有普遍的意義。這一理論實際是在計劃體制條件下,用當時我們民族的術語和概念,論證了現代經濟總供求均衡這個具有普遍真理性的命題。這是在中國的土壤上完全獨立發展起來的理論——既不是來源于西方經濟學,也不是來源于蘇聯——蘇聯當時并未提煉出這樣的論斷。 黃達指出,陳云同志經濟思想是人類經濟思想庫中的寶貴財富,應該珍視和發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