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黑三角 治污商機背后的制度成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15:31 中國新聞周刊 | ||||||||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 囿于電力體制壁壘,市場化治污的模式能否得以大規模推廣還在兩可之間 中國正努力清除其衛星云圖上的一個“黑三角”,這個“三角”的地理位置大約在晉
“黑三角”是政府的一塊心病,也是受影響地區的噩夢,各級部門的治理稱得上屢敗屢戰,連年執法檢查、關停并轉,不可謂不聲勢浩大,但始終收效甚微。近來,一種市場化治污的模式異軍突起,成效顯著,似可成為一條突圍之路。然而,囿于電力體制壁壘,此一模式正處于一種“妾身未分明”的尷尬狀態,能否得以大規模推廣更是未知。 倒計時下跑掉7個西氣東輸 近日,中國對于“黑三角”地區的環境污染整治開始進入倒計時。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發改委、監察部要求:今年3月15日前,“黑三角”地區必須完成取締和關停工作;5月20日前相關各地市(盟)必須完成逐家驗收工作;6月1日前相關四省區政府檢查組完成各地市(盟)清理整頓情況的抽查;6月中旬前,國家環保總局將聯合國家發改委、監察部組成督查組進行抽查。 然而,5月初,本刊記者在110國道寧夏、內蒙古交界地段看到,在國道一側延綿的賀蘭山,仍然被濃煙所籠罩,原本“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的賀蘭山下,已是林立的煙囪和各色濃煙,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硫和焦油的氣味。當地工人介紹,這里的工廠多是煉焦廠和鐵合金廠。 另外,今年2月底,本刊記者還在山西的河曲、保德一帶看到類似的情景。這些地方緊臨黃河,人們形容這里是“村村點火、處處冒煙”。 事實上,“黑三角”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就是焦爐煤氣和冶煉尾氣。這些均是相當寶貴的燃氣資源,可用來發電和供熱。但“可惜目前大部分的燃氣被空排或者空燒,浪費了能源污染了環境。”中國工程院張鐵崗院士對本刊說。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晉陜蒙寧交界區域有焦化企業324家,年生產焦炭約2700多萬噸。如按每生產1噸焦炭,可產生焦爐煤氣380立方米測算,上述企業年產生焦爐煤氣約102億立方米,相當于西氣東輸年設計輸氣能力的85%,2004年輸氣量的7倍。 而類似的冶煉尾氣也大部分被直接空排、空燒。那么,如此大的資源為何企業選擇白白浪費呢? 一個直接的原因是主業的暴利,煉焦和鐵合金等企業的利潤超過200%。因此,“在主業之外,再投資為這些‘副產品’找出路,簡直屬于自討苦吃。”當地企業主普遍這樣認為。 高壓線催生“塞外煤城”模式 對于“黑三角”現狀,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近日表示:“5月31日是晉陜蒙寧電石、鐵合金、焦化行業污染整治的最后期限,是一道不得逾越的高壓線。”在這條高壓線下,黑色富豪們必須要為他們的“副產品”尋找出路。恰逢其時,一個多贏的治污模式在市場的自生力量之下逐漸形成。 談到該模式,寧夏“塞外煤城”——石嘴山市的官員也頗感意外。該市發改委一位負責人對本刊感慨:以前常常是大規模檢查、不斷整頓取締,耗費大量執法成本。出現反復后,還被(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歸結為“不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但變化始于數月前,石嘴山市來了幾位山東客人,“哪里冒的煙多,他們就到那里,跟煉焦廠的老板談生意。”上述官員回憶說。這些山東人談的生意就是,說服這里的污染大戶用焦煤氣和冶煉尾氣發電,然后將這些相對便宜的電自用或賣出,并從中獲利。在此過程中,山東人也從提供的焦煤氣發電設備中獲取利潤,形成“多贏”局面。 即便如此,“開始時并沒有當地企業愿意跟我們合作。他們更愿意將再投資放在焦炭上。”山東勝利油田勝動集團黨委書記王志春對本刊說。那些山東客人就是他的下屬。這些“冷遇”一方面是因為投資在焦炭上利潤更為可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類似焦煤氣發電技術盡管在國外非常普遍,但國內并不常見,目前精于此類設備生產的國內企業仍鳳毛麟角,國外類似設備又非常昂貴。 最初的合作模式在各方博弈中形成。這家山東企業同當地焦鐵巨頭共同出資,焦鐵企業無償提供發電用的焦煤氣,山東的企業提供發電設備,發出的電以每度0.27元(當地正常電價為0.452元)賣給焦鐵企業。這樣一來,用山東人發的電每度節約電價0.18元。“如果雙方合作順利,每年可以發電5600萬度,不但直接減少污染排放,每年還節約電費700萬元。”當地焦鐵巨頭的董事長哈金貴對本刊說。 照此模式,石嘴山市每年實際生產焦炭160多萬噸,那么每年排放的焦煤氣就是4.8億立方米,可發6億度左右的電,而其價格一般比正常電價便宜0.2元左右,獲利相當可觀。 但問題也如影相隨,“誰來投資?煉焦企業還是不愿意將錢花在電廠設備上,他們可能做幾年(焦炭)就不做了,到時電廠就成了負擔。”王志春說。此時市場再次發揮神奇效用,外資背景的太平洋頂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愿意為電廠投資。“這里的利潤是看得見的,盈利模式也非常不錯。”該公司副總裁黃輔釗對本刊說。 事實上,太平洋頂峰還可以賺到一筆額外的錢。根據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它們可將投資焦煤氣發電所減排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總量在國際“碳交易”中賣個好價錢。 所謂“碳交易”,就是各國都要排放二氧化碳,且每年都有減排任務。發達國家減排同樣單位的碳比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大成本,因此它們選擇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相應的減排額以節省成本。“到這一步,‘黑三角’的治污循環經濟就做到極致了。”中國能源網CEO韓小平說。 法律缺失導致身份之困 目前,類似模式已經在“黑三角”漸次推廣。現在山西的晉城地區、陜西富平、內蒙古烏海等地都先后涌現了此類電廠。但它們始終面臨著身份之困——只有擁有“合法身份”的電才能上網。 “這些項目往往沒有作為一個單獨的電力項目來報審批,沒有一個法律依據來上網,說違法就違法。”韓小平說。根據《電力法》第25條的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只設一個供電營業機構,售電單位必須經過電力管理部門和相關政府部門批準,否則就是違法。因此,焦煤氣發電目前最大的阻力是電力部門、電網公司。這些主管機關隨時可以關閉這些電廠。 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并沒有將這一資源的綜合利用直接明確地納入到法律許可和政府鼓勵的范圍之內。這類電廠到底算是“小火電”?還是“資源綜合利用電廠”?電價如何歸類?項目如何批準?讓不讓并網?發的電能不能自發自用?要不要“競價上網”?項項都不清楚。如此一來,各地也無法制定地方的支持政策。 這種模糊導致了實踐中的五花八門。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黑三角地區的實踐中,焦煤氣發電有的直接上企業內部電網,有的接到國家電網,繳納一定的“過網費”——由于全國缺電,一些地方的電力局也就“疏于監管”了。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將來市場出現了變化,供過于求了,則這類電廠將會很快被有關部門‘擊斃’。所以現在這類電廠的實際操作就是先做再說,同時也鎖定一定利潤。”黃輔釗說。 事際上,辦法也在不斷涌現。石嘴山市發改委負責人透露,他們計劃讓全市的煉焦企業都參與焦煤氣發電,然后把這些企業發的電并成一個網,形成一個小區域網,互相調峰,自己發電自己用,“這樣就跟國家電網分開,就近就把這個難題給解決了。”但這種方法能否推廣仍有待商榷,畢竟單獨建網的成本較高。 其實,類似的爭論還有很多,但這種市場自生的治污模式已經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5月初,GE能源集團通過同一家國內企業簽署長期特許協議的方式,進軍中國焦爐煤氣發電領域。“以前很少有企業做這個,大家并不認為焦爐煤氣是什么寶貴資源。”王志春說。但未來,這將是一塊充滿競爭和變數的市場。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王晨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