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能源的再認識與反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03:56 第一財經日報 | ||||||||
曾其英 日前,國家能源領導小組成立,溫家寶總理任組長,下設國家能源辦公室,發改委主任馬凱為主任,有專家認為,能源辦有望升格為能源部。這樣一則消息,對于我這個一輩子從事鋼鐵事業的老同志來說,算是一個夙愿的實現。
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和環保的需要 有人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工業部都不要了,還要能源部做什么?可是不要忘記了,美國的市場經濟那么成熟,不是照樣設立能源部嗎?能源業涉及原來的煤炭、石油、電力三個工業部業務范圍,還與水利和化工不可分割,中央與地方、國內與國外、能源與環保的矛盾,各方面的關系錯綜復雜,需要一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處理,這是其他部門不可比擬的。從近幾十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和趨勢,以及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和環保要求之間的關系看,也很有設立能源部的必要。 對于能源問題,我們需要一個再認識和再反省的過程。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時會有一些極端的認識,比如,出于對核輻射的擔憂不許發展核電;擔心污染環境不要發展燃煤油的火電;而建水電站因需要水庫大壩那會破壞生態平衡,也會有人反對。保護環境沒有錯,但社會還是要發展,做好必要合理的后續保護處理才是考慮要點,否則,豈不是要回到男耕女織的時代了嗎? 20世紀70年代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油價猛漲,促使核電在世界范圍大發展,1986年烏克蘭一核電站發生爆炸,于是否定核電呼聲不斷。 1998年德國左翼的社會民主黨和綠黨所謂的紅綠聯盟上臺執政,綠黨政治上提不出什么新主張,只是以打環保牌為特色,不少移民想進入政壇就以加入綠黨作敲門磚。上臺后社民黨提出10年內德國要成為無核國,要全部關閉19家核電站,綠黨更要求5年內做到并威脅對耽誤者處以罰款。德國核電占全部電量近三成,而且還涉及對核廢料進行再處理簽有長期合同的英法核工業,必涉及巨大補償費用。后來妥協決定從最早核電站開始逐步淘汰關閉,最終到2019年全部關閉。于是德國發展風電等其他能源,但畢竟規模小而且成本高,只能向所有鄰國加大購電了。 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和環保要求,這三者是互相促進又互相制約的,只有經濟發展了,科技大進步才能確保能源長期穩定的供應,也才能確保環保基本要求并不斷有所提高,要認識到環保要求應與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相適應,不能過高和過低要求。美國總統最近表示不應過多依賴海外石油,改變為了保護阿拉斯加動物生態環境而禁止勘探開發的立法。細想一下,當初白人移民到新大陸來就已打破了印第安人的生態環境。西方的一些極端環保主義者因噎廢食的思路并不適合發展中的中國。 受環保極端主義思潮影響,我們不是也有從根本上反對在金沙江和怒江上修建水電站的主張嗎?在能源問題上我們還有很多認識誤區:不少人主張在四川和華北建核電站向東部輸電,這樣大規模長期長距離的輸電畢竟損耗是很大的。“西電東送”是由于水力和煤炭資源分布以及東部經濟發達的不平衡造成的,難道還要造成新的不平衡?還有些人主張在孟加拉灣緬甸海岸修建一條輸油管通往昆明,以避開油輪在馬六甲海峽受阻的風險,并聲稱是有預見的戰略性舉措,以防范將來美國或其他勢力對我國的威脅。事實上,這是將原油來源多元化與通道多樣化搞混了。海峽不可能封鎖,即使臨時受阻也可通過其他海峽,稍有繞道不足為慮。而且,將油管建在山區,還要花大力氣輸送出來,代價太大。這種在經濟、技術、國際局勢認識上都犯了低級錯誤的主張,卻還在不斷呼吁! 缺乏完整的能源戰略計劃造成對形勢變化反應遲鈍 我國原油多年產量都在1.6億~1.7億噸左右,進口逐年增加,去年進口1.2億噸左右。天然氣剛開始推廣使用,投資大,周期長,今后主要是供城市生活用氣,而不應學發達國家用來發電,因為成本較高,而且天然氣并非通常認為的清潔能源,所謂清潔不是不污染只是少一點而已。據報道,發1度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燃煤為990克,石油為733克,天然氣為653克。按照控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我國是繼美國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位國家,排放量百分數占兩位數的只有中、美兩國。 從一次能源轉化為兩次能源來看,我國燃煤的火電比重達70%以上。而從減少污染和降低運營成本來看,應優先發展水電、核電和風電。我國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電為870萬千瓦時左右,占總發電能力2%左右,所以我們的核電實在太少了。核電占總發電量比例:美國是20%,法國76%,韓國40%多,日本36%,英國、德國占三成,東歐小國也有很高比例,而我國是獨立擁有核武器、核電和核動力艦艇技術的大國,即使按保守的“適當發展核電”方針來看,核電發展也是核電太少了。美國曾經迫于環保壓力,電力建設沒有跟上,導致2000年加州經常限電停電,于是在2001年5月美國總統能源報告已肯定核電是安全的,并且認識到也只有借助發展核電才能滿足今后需求。對我們來說,假如以前受反核思潮誤導,取慎重方針,那么由此至今四年過去了,發電量增長了50%,我們卻仍未見新的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2001年春,筆者就著文提出未來石油危機和中國的戰略對策,提出積極向外找油,建立國庫和國企相結合的3000萬噸戰略儲備原油,當時油價只有22美元/桶,不到現時油價的一半。而近幾年我們卻是在爭奪市場上的加油站。浪費幾年的寶貴時間,喪失了極好的機遇。 由此可見,我國沒有一個長期完整的能源戰略計劃,對客觀形勢變化反應遲鈍,這也反過來說明建立能源部的必要性,對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是大有好處的。現在的瓶頸煤電油運緊張,直接或間接可說全都與能源有關。 (作者為上海浦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部高級工程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