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覃東海
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要遠遠低于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周邊國家。特別是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消費彈性(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國民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長期小于1,遠低于上述能源消費迅速增長的亞洲國家。表面上看,似乎意味著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于其他亞洲國家,至少在增量上中國的經濟增長并沒有
以能源的高消耗為代價。但是該指數反映的是兩個增量之間的比例關系,掩蓋了我國單位產出消耗能源較高的事實。從單位產出消耗的能源(能源密集度)看,中國是日本的9.23倍。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甚至要低于印度,處于相當落后的水平。另外,能源消費彈性小于1的狀況在2002年以后出現了逆轉,表明中國新一輪的經濟高速增長是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長模式。
一方面,能源需求越燒越旺,特別是巨量新增石油需求對我國的能源安全,以至經濟安全形成挑戰,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對我國宏觀經濟穩定帶來沖擊;另一方面,能源利用上的低效率普遍存在,環境壓力日益嚴重。能否找到一種方案,既有助于撲滅中國的能源需求旺火,又有助于解決能源利用的低效問題?可行的辦法是借鑒國際經驗,對能源產品征稅。從各國實踐看,能源產品征稅至少可以實現三個政策目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獲取穩定的財政收入。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能源產品征稅已經成為通用的做法。發達國家中,日本和歐洲國家普遍對能源產品征收重稅,美國的能源稅負擔在發達國家中相對較輕。英國、法國、德國對柴油和汽油的稅率(稅收占稅前價格的比率)甚至接近200%。能源政策上的差異造成各國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上的差異。其中,美國的GDP大約占全球GDP的26%,消耗的能源大約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4%,二氧化碳排放大約占全球排放的23%,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只是略優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之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四國的GDP總量大約占全球GDP的35%,消耗的能源僅占全球能源消耗的14%,二氧化碳排放僅占全球排放的12%。日本和歐洲國家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遠遠走在了美國的前面,能源使用的重稅政策無疑扮演了關鍵性角色。
能源稅的意外之喜是給政府提供了穩定的財政收入,比如德國稅收收入的10%來自燃料稅,日本、英國、法國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1%、12%和8%,韓國高達19%的稅收收入來自于燃料稅,保加利亞的比例最高,達到了36%。
中國的能源消費劇增,除了與經濟增長相伴隨的真實需求外,更主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控制性定價帶來的能源低價。特別是與能源消費相關的各種稅收政策遲遲不能推出,消費者沒有動力采取各種節能措施。能源稅不僅有助于撲滅當前的能源需求旺火,更有利于中國的能源安全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等長遠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