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孟復:民營企業要實現就業質量與數量并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3日 10:15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郭晉暉 發自北京 目前,我國民營經濟的就業人員達1.78億人,約占城鎮就業人員的70%。我國2/3的傷亡事故和3/4的重特大傷亡事故及嚴重職業傷害均發生在非公企業。可見,以個體、私營企業為代表的非公經濟已經成為解決中國就業問題的主渠道,但他們在人才的吸引和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從6月6日開始,全國超過100個城市將舉辦“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在一周之內向社會提供20萬個工作崗位,主要面對下崗失業人員,兼顧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技能人才和其他勞動者。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這次“民營企業招聘周”主辦方之一——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的主席黃孟復,請他就當前非公企業就業狀況和如何提高就業質量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民營企業一直發揮就業主渠道的作用?它們在擴大就業過程中遇到最大困難是什么? 黃孟復:之所以民營企業成為就業主渠道,是因為近年來城鎮新增就業崗位超過70%都集中在民營經濟,而且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絕大部分也是在民營企業就業。當前中國的民營經濟大部分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和第三產業。相對于科技含量較高的外資企業,同樣一個億的總投入,民營企業解決就業崗位的數量是外資的四五倍。 民營企業招聘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缺少熟練的工人。現在中國勞動力經過培訓之后轉移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是以出賣勞動力為生。 我們正在引導民營企業,讓它們能夠把職工的培訓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手段,并且逐步提高工資和待遇水平,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就業。 《第一財經日報》:曾有機構在大學生中進行調查,雖然現在非公經濟已經成為解決就業的主渠道,有52%的學生最終在非公經濟中實現就業,但實際上只有1.3%的學生愿意到私營企業就業,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黃孟復: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非公企業和國有企業的不平等地位。現實的情況是,國企倒閉可以納入到國家再就業體系,而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每年都有20多萬家私營企業倒閉,這些企業的倒閉較少被人過問。另外,民營企業的職工在有些方面如技術職稱的評定和認可等也受到不公平對待。 比如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非常好,但是它們解決不了那么多的就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壟斷行業本來就是不平等的。而我們只希望民營企業能在非競爭領域享受更多平等的待遇,比如我們向相關部門呼吁把民營企業職工技術職稱等納入國家的體制之內。 《第一財經日報》:雖然非公經濟在增加就業數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就業質量不高也是現實。您覺得怎么樣來讓民營企業改善勞動條件、福利待遇,增加工資? 黃孟復:的確,非公經濟在緩解了就業數量壓力的同時,也出現了如不簽訂勞動合同、社會保障缺位、工資大幅低于社會平均水平等侵害職工權益的現象。 工商聯一直都在關注這個問題,在合法用工、最低工資標準、勞動條件等方面都對企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其中提高工資水平是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號召民營企業把自己企業利潤的一部分與職工分享。這個號召在大企業中比較好落實,但是對一些小企業很難辦。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尤其是出口企業以及來料加工企業不斷被壓價,利潤非常薄,它們處于飄搖狀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