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是長江下游南岸新興的港口工業城市。近年來,我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躍上新的臺階。2004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6億元,人均8060美元。我市先后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生態示范區”等數十項國家級榮譽。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就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
并率先創造了環境保護“三個一”(環保工作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建設項目環保第一審批權、評先創優環保一票否決權)的成功經驗。1996年7月成為首家“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以來,我市環保工作認識再提高、思路再創新、機制再完善、力度再加大,使全市經濟社會環境呈現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喜人局面。
回顧9年來鞏固和深化“創模”的歷程,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堅持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統領“綠色行政”,強化環境管理。我們率先對全市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綠色行政”的理念,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強化環境管理,具體做到“三個注重”:注重規劃先行、注重科學決策、注重責任考核。確立了“綠色GDP”的理念,對各鎮、開發區實行了經濟和環境指標“雙重考核”,做到“既考核GDP,又考核COD”,有力地強化了基層各級的環境管理責任。近年來,我市經濟總量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但排污總量穩中有降。
第二,堅持用“新型工業化”的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削減環境負荷。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不斷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發展層次。一是不斷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步伐,骨干企業的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達到了上世紀末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傳統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的跨越。二是不斷提高項目環保準入門檻,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2000年以來共拒批和勸阻工業項目350個,目前已有美國陶氏、韓國浦項、英荷殼牌等60多家知名跨國公司在我市投資興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三是不斷深化污染源的深度治理。從2001年起,我們對企業污染物排放統一執行了國家一級標準,對59家企業實施深度治理。
第三,堅持用“節約型社會”的理念發展循環經濟,拓展發展空間。緊緊圍繞“污染排放最小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標,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一是在工業企業大力推行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全市已有31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68個單位通過ISO14001認證,還有100多個單位正在審核、認證之中。二是在工業園區大力推行“綠色招商”、“鏈式發展”,拉長園區產業鏈和物質循環鏈。三是在社會領域積極倡導節約資源、永續利用。
第四,堅持用“集約化經營”的理念統籌區域發展,整合環境資源。我們不斷強化“生態優先”的理念,高效利用各類資源。一是調整行政區劃,整合社會資源,二是調整工業布局,整合經濟資源,三是調整保護范圍,整合自然資源。
第五,堅持用“城鄉一體化”的理念推進環境保護,優化環境質量。堅持“用城市的標準規劃農村,用社區的標準建設村莊,用市民的標準培育農民”,通過“城鄉聯動”實現“城鄉一體”。一是在綠化美化上實行城鄉聯動,二是在治污防污上實行城鄉聯動,三是在宣傳教育上實行城鄉聯動。目前,“生態村”、“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境友好企業”等系列創建活動正在全市蓬勃展開。
環保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將繼續鞏固“創模”成果,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把張家港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協調發展的全國生態市。新聞來源:《人民日報》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