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國資委專題 > 正文
 

關于中西現代治企的一些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0日 11:05 國資委網站

  去年以來,我也湊熱鬧寫了一系列關于治理企業方面的文章,談了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觀點,但是總感覺還不夠系統。之所以不敢說系統,是因為講到系統的話,往往會落入那種“通才看似樣樣精通,實則樣樣稀松”的陷阱。而且,像我這樣的小字輩,雖然學習和研究管理多年,但始終都無法與國內外浩如煙海的專家學者們相比美。

  前一陣子,我在讀那套《菜根譚》叢書,書里面講了“治學、為人、養生、立德立言
”等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它是很系統地將中國文化里面的精華抽了出來,可用于為處事,甚至于管理家國,但又不必去看如《論語》、《道德經》、《資治通鑒》、《史記》、《二十四史》之類的哲學、史學原著,確實是頗有受益。讀完這套書,我還是不自然地將治理家國與治理企業相比較,想從中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和價值的規律與原則。我認為,企業與家國一樣,都是屬于社會組織,成為卓越的家國或者企業,必然會有許多共同的基因,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在我看來,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或者本土化的功課遠遠沒有完成。從我們最初的“全面排斥西方理論”到后來的“全盤西化”,再到今天“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融合認同,雖然在絆絆跌跌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涌現出了一批頗具實力的中國名牌企業,但是縱觀國內企業的管理現狀,仍然很少有值得國外企業們模仿的榜樣。

  企業管理理論與企業管理實踐是相互印證,相互促進的,因此我們的企業管理研究也必須有新突破。雖然我們不可能象西方經濟社會一樣重新創造出一整套的理論出來,但是我們可以在中西管理文化和管理技術方面找到較好的楔合點和平衡點。

  隨著我對西方管理理論和中國傳統管理文化了解的深入,便越來越發現中西方之間管理的差異,而且對于致力于推進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人士們來說,更應該了解這種差異,然后再來談中國企業管理體系的建立才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建立中國企業管理體系與前面所述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融合論點,是有重合但又是不同的概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只是一個過度階段的方法或者思想,而建立中國企業管理體系,則不是或左或右,或者是左右混合的概念,而是一個自成體系的概念,雖然建立起中國自己的企業管理體系離不開中西方管理理論的支持,但本質上它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而不應是一種熱飯團與冷飯團混在一起很難下咽的感覺。很多研究管理本土的化著作中,都談到了中西方管理理論各自的特點和差異,但是我們還是沒有看到已經形成的一個獨立的體系,這樣我們就存在很多思維創新的可能,需要強大的對知識資源的整合能力,這也是我們中國企業管理專家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下面我談談關于中國企業治理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關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我認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企業里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職能部門,在現代企業里它不但履行了一般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的培訓、調配、考核等工作,而且它的最重要責任在于為企業發現、引進和儲備未來戰略實現所需要的關鍵人才資源。

  對于工作成效好壞的評判,就好象一支體育競技隊伍一樣,如果沒有拿到冠軍或者是培養出具有冠軍潛質的人才,那么一支才能和業績都非常平庸的隊伍,就沒有必要存在于競技場了。紅花或許確實需要綠葉扶,可是綠葉并不能代替紅花。在特別強調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今天,綠葉的價值應該被忽視,而關鍵人才的作用必須被放大撥尖。過去我們思維誤區在于對綠葉奉獻精神的極度肯定,導致我國企業在核心競爭能力方面一直都無法有效突破的局面。

  當然,關于用人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門的責任,具體用人單位直接對人才是否滿足于現部門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則需要用人部門的客觀評估和考核。

  對于企業來說,用人是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古今中外關于企業用人的論述非常多,但“罷黜不肖,引進賢才”是最為基本的觀點,可是有很少組織能夠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總是讓善于鉆附關系和才能平庸者們竊居高位,時不時地爆發人才地震,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從而導致人才們看不到在企業里前進的方向,紛紛另謀出路。

  對于才能卓著的人才,我們應該采用適當的策略,并且創造非常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看到努力付出和奉獻之后必然是職業的坦途。有付出必然有回報。就如廣東志高空調公司企業文化里強調“你所有的付出,都將連本帶利還給你,目前沒有給你的只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儲存于企業而已”。對于這一點,有人會置疑這個觀點的真實性,對于在某個時段“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部分,連本帶利還給你”,往往會問“可能嗎”?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所以就會有很多人才抱憾離去,他們無法等到回報的那一天。不過,從志高空調案例來看,許多主管剛進入企業時待遇并不高,但由于企業文化和環境的導向作用,因此他們依然將自己最優秀的才能奉獻于企業,對企業具有了很高的忠誠度,也認同了志高的企業文化,所以漸漸地獲得了提升的機會,從而獲得了職業的廣闊空間。

  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時時考慮為企業的發展在現有人力資源中發現企業未來的明星人物,不少國際企業對于關鍵人才的提拔,很少引進空降兵,而是讓他們盡可能地在內部各個部門之間流轉,熟悉各個部門之間的運作,從而打破“本位主義”狹窄視野,樹立起企業運營全局觀。而且對于一些特殊人才,必須采用個性化的管理思路因應,而不能固執于某些不合理或者只適應于常規人才管理的方法。中國管理哲學大師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思想,應該合理地運用企業人才資源管理之中,但是在操作過程中不能把個個人都看作特殊人才。

  從上面這些論述來看,建立中國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必須考慮環境的特殊性,尤其是要善于借鑒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英明君主、賢相們對于人才管理方面的寶貴思想。西方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也必須放到中國文化里來,吸收消化并舉,轉換成中國語言的形式,而不只是西方理論的照搬照抄,要考慮中國文化環境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考慮到語言解構或者思想接受的可能性。

  這也就是當前管理培訓到了中國環境里,很多都變成了講故事形式的原因,而不一定是非常科學嚴謹的案例教學。不過,由于中國文化環境的問題,我們也不能把培訓搞成講故事的形式,畢竟這種方式只適合于對西方管理理論基礎欠缺但他們又有很高的管理悟性的人,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對于不具備成為管理者的人來說,僅僅是活躍現場氣氛的手段,而把目標給徹底忘記了,也是某些培訓師們為了減少“培訓內容膚淺而冷場”所采取的方式。

  人力資源的管理,有許多方法和思想值得我們去開發,如何將企業現有人才資源盤活,如何引進和留住外部優質的人才,如何將不適應于企業的人才合理地淘汰出去,里面都有許多的學問值得探討。

  總之,企業主管們都必須考慮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現有人力資源的作用。

  二、關于市場營銷管理方面

  市場營銷管理完全是一門西方翻譯過來的學科。中國商業環境里強調得更多的是策略、智慧和手段,雖然也考慮到顧客的需要,但都是從企業主從主觀理解出發,由己及人,或者是通過對市場的敏感,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至于產品定位、促銷設計、渠道建設與優化以及價格設計等工作根本就是作為中國傳統商業社會的秘密被封鎖,并且用難以理解的語言進行加密處理,而且由于重農輕商的傳統,導致商技只被極少一部分人能夠運用和了解。

  由于中國商業文化的特殊性和不可避免的慣性,中國企業在市場營銷管理過程中,仍然必須為顧客補上一課,讓他們了解現代商業社會的運行規則,既要了解商品的本質,更要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譬如“顧客是上帝”和“用戶永遠都是對的”這種文化,在某些中國消費者眼里就變成了對于可能不滿意的產品或者服務可以采取無理取鬧的方式,有的甚至是威脅廠商銷售服務人員的方式,反正用戶所做的都是對的。事實上,廠商必須考慮和尊重用戶的需要、需求和感受,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來提供商品和服務,但用戶則必須按照商業運行規則采取受法律保護的方式來處理爭端,必須要冷靜理智,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消費者的成熟需要廠商的培育和消費環境的引導,廠商和消費者都必須堅守誠信的底線,而不能采取欺騙或者詐騙的方式去處理爭端,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在現代消費形式尚未完全接受的情況下,廠商的銷售人員當然必須考慮到中國市場的特殊性,采取適當的推廣方式讓消費者接受你的產品,但絕對不能虛假承諾,待你的商品銷售出去后把你的承諾忘得一干二凈。要明碼標價,明確商品包含的所有要素,付出多少貨幣就應該什么樣檔次的服務和產品的享受。譬如某品牌宣稱購買司產品,可以送價值超過所購商品的世界名貴鉆石手表,這在規范的現代市場里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中國不成熟的商業社會里卻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宣傳和推廣商品的方式在短期內可能吸引到人氣和注意力,可是卻在無形中破壞中國商業倫理。又如近些年在中國市場中被過度運用價格作武器的市場營銷策略,完全是對抗式的戰爭運作思維,根本就沒有考慮到企業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陷入粗制濫造的誤區,企業沒有利潤就沒有辦法考慮在技術研究開發上投入資源,老是拿低技術含量的低價產品服務于消費者,老是只強調企業龐大現金流的重要性,老是只在“求生存和粗放式的擴張中”掙扎和度日。至于營銷戰略只不過是空想,或者空想的機會都沒有。

  當我們中國企業們每天在與國內同行撕殺中因獲勝而不斷獲得快感的時候,卻沒有想到自己身上也在滴血,而且血流不止,總有一天會失血過多而被環伺四周的國外猛狼所擊斃。由于過度的低層次市場機會的開發,很快我們就碰到了“產業的天花板”。于是,某些企業成功人士還因此而把這種浪費了世界眾多可以創造出更多價值的資源所取得低微經營成果進行標榜,就如中國手機企業們拼命擴張和擠進市場,達到多少的產銷規模,實際最豐厚的利潤卻被國外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賺去了,國內其它行業也與之雷同。

  簡單的規模和低價競爭的營銷思維,并不能為我們民族的復興帶來什么好處,也不能讓我們國內的消費者享受到優質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也提升不了生活的品質和檔次。求溫飽的時代與個性化需求的消費時代完全是兩個概念,可惜一旦走入國內營銷領域,眾多的營銷精英都被現實所迷惑。

  國內的營銷精英們,請關注國內消費者需求升級的信號!他們已經對劣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愿再投信任票了,我們還要從個人主觀意志和想當然的設想出發來設計市場營銷要素嗎?

  失去中國消費者的信任,中國企業還能做什么?失去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還有意義嗎?

  對于前期市場操作的誤區,我們是時候反思了。

  譬如中國空調行業雖然也經歷了多年的價格洗禮,但真正到危及產業和企業存亡的時候,價格戰的聲音終于漸漸消失,產業升級信號通過市場的傳遞到了消費者。

  我們應該引導消費者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而不要采取手段使其迷茫。渾水摸魚可能可以摸到幾條魚,但更多的魚在渾幕下逃離了魚池。我們營銷要做的工作是,告訴消費者關于產品和服務的真相,而不要掩蓋事實。

  三、關于產品開發設計方面

  國內產品的開發設計,與市場呈現出嚴重脫軌的現象。沒有市場科學的市場調研,然后我們國內企業的技術人員躲在工作室里對著原有產品不斷冥思苦想,或者是購買國外企業的樣品,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加以修改或者從中得到一些思路。

  事實上,譬如寶潔公司的產品開發設計,是充分建立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之上,然后考慮到產品的設計。靠閉門造車式的產品開發去生硬地引導市場,不是最大的失敗嗎?對于某些非核心功能挖空心思的包裝,讓消費者迷惑得不知東南西北。

  我認為,中國企業在產品研究開發方面,連一些基本的功能都沒有解決,就喜歡去搞那些華而不實的花俏的東西,結果中國的產品質量穩定性非常差。譬如我在某篇文章里講到的某號稱中國第一品牌的著名企業生產的手機,其質量乏善可陳,這正證明了中國企業需要加以注意的焦點所在。我們可以去商場看看那些國外品牌的產品,同樣價位的產品會有些什么樣的功能,它的功能可能并沒有國內企業那么先進,但是它敢于堅持質量的穩定性,維持了它對于國內用戶的信任。

  市場預測、產品調研分析、消費者需求導向、產品試銷推廣等都與產品開發設計息息相關,來源于滿足市場真實需求而開發的產品,除非它操作出現重大失誤,否則的話,它肯定會在市場里取得成功,因為它遵循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思想。

  關于產品,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是非常之多。

  四、關于企業品牌管理方面

  某著名企業家說:“國門之內無名牌”。他的眼里,仿佛只有國外市場稱雄才能成就名牌,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都是為人民服務了。換句話說,也就是中國消費者的錢不算錢,其實這是一種對中國消費者嚴重的不尊重,可惜還是被許多人反復引用。

  我認為,國內企業品牌并不一定非要銷售到國外市場的認可才能證明。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只要不斷改善,不斷提升到更高的檔次,就可以成為消費者心中著名的品牌。

  在中國傳統的商業社會里,雖然沒有現代社會里那么多的策劃,但是由于經營出色,并且擁有獨具特色的產品,也出現了不少中國極富生命力的百年品牌,在歷史長河中自然形成。

  事實上,在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的今天,與國外品牌的競爭已經不僅僅只指在地理意義上的國外市場對抗,而且更多的在于我們品牌對于消費者心智的影響力。

  在企業品牌建設與管理方面,我們應該“實實在在,老老實實”地把基礎工作做好。

  十多億人口的市場,如果我們企業經營出色,將要造就多少著名品牌呀。

  國門之內有名牌,這是絕對的,因為今天的中國市場早已經不是計劃經濟商品短缺的朝代了。

  五、關于質量控制管理方面

  質量管理是中國企業的軟肋。

  質量管理當然要包括產品質量的嚴格控制,但不僅僅指產品的質量,而且還要包括服務的質量、工作執行的質量、營銷的質量、財務管理的質量、企業運營的效益質量等等,這是一個全方位的全面的質量概念。

  沒有樹立全面質量觀的中國企業必將被企業本身所打敗!(摘自:博銳管理在線,作者:伍建喬)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星戰前戰3》
2005中國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聯賽第10輪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大城市停車的煩惱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