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官民比1:198 權威人士解讀六個疑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0日 10:37 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近頒布的《公務員法》使“官民比”問題引發廣泛關注。就如何認識“官民比”,本報記者專訪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王通訊

  背景:近來,有關“官民比”問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媒體上也刊發了一些相關文章。其中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官民比”已經達到1∶26,存在“官民比”過高、公共財政負荷過大的問題。有關專家認為,這個數據很不準確,容易造成誤導。事實上,我國“官民
比”只有1∶198,這個比例與國外相比并不高。

  2003年我國公務員人數是653.67萬人,全國總人口是129227萬人。依此權威數據計算,我國“官民比”為1∶198

  疑問一:要搞清“官民比”,首先要弄清“官”的概念和范圍,F階段,進行“官民比”應以黨政機關干部數和總人口數來算,這里的黨政機關干部是不是集中指公務員?1∶198這一數據又是怎么計算出的呢?

  王通訊:從當前我國國情出發,老百姓講的“官”是指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也就是公務員。我國剛剛頒布的《公務員法》規定,“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根據公務員管理部門提供的權威數據,2003年我國公務員人數是653.67萬人,全國總人口是129227萬人。依此計算,則我國的“官民比”為1∶198。

  疑問二:這部分人群自然都是“財政供養人員”。那是不是所有“財政供養人員”都應該算作“官”呢?

  王通訊:這個概念不正確。在一些討論中,有人將“官”的范圍擴大到所有“財政供養人員”。這個范圍很大,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群眾團體等組織中所有納入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全部或部分依靠國家財政支付工資福利的人員。這其中,事業單位人員又占了大頭,有2903萬人。將這些人員納入“官”的范疇,是不合理的。比如,教師、醫護人員、研究人員,就不能說是“官”。

  我國從事公共服務的事業發展相對落后,例如農村人口中,每78人才攤得上1名教師,每384人才攤得上1名醫護人員。政府對事業單位的投入還是偏少

  疑問三:事業單位人員事實上不是傳統概念中的“官”,而是政府公共服務產品的提供者。但他們畢竟也需要財政來負擔。所以有人將公務員范圍擴大了,才有了1∶26之說。這一點是不是需要作些辨析?從大眾的關注情況看,人們對“官民比”的分析越來越深入,越來越趨于理性。

  王通訊:我的看法主要有三點:

  一是要明確事業單位雖然多數是在“吃財政飯”,但不是“吃白飯”,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是創造價值的。不能以為只有從事直接的物質生產勞動才產生價值,服務、管理也產生價值;

  二是事業單位的發展壯大是顯示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主要標志。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從事公共服務的事業發展相對落后,從事教、科、文、衛的人員偏少,例如農村人口中,每78人才攤得上1名教師,每384人才攤得上1名醫護人員;

  三是政府對事業單位的投入還是偏少。只要查一下世界各國政府對社會事業的財政支持水平就可以發現,我們國家的投資比例明顯偏低。所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把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我的體會是,各級政府要重視解決當前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事業單位改革需要加大力度,繼續推動能夠走向市場的事業單位走向市場。但關鍵是這一塊人員不能當作“官民比”計算的基數。否則,就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了。

  關注“官民比”實質在于探求現代政府的“規!本烤箲3侄啻蟛潘愫线m,并不是越低越好,F代政府的職能已發生不少變化

  疑問四:關注“官民比”這一話題,究其實質在于探求現代政府的“規!本烤箲3侄啻蟛潘愫线m。這是現代社會公共管理領域不斷探討但至今尚未解決好的問題。國際社會對此有何主流看法?

  王通訊:目前,國際上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小政府論”,即認為政府越小越好;二是“適中論”,即認為政府大小無所謂,關鍵在于要保證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這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公共管理”運動提出的主張。我們認為,“官民比”總體講必須保持適度,但并不是越低越好。

  疑問五:適度不適度用什么來做判斷標準?

  王通訊:判斷標準也主要集中在兩個:一是政府的規模與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文化傳統是否相適應;二是同等規模的政府是否提供了充分完備的公共服務。這是因為相對于傳統政府,現代政府的職能已發生不少變化。

  由于現代政府職能的擴張,二戰后各國政府規模迅速擴大,并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同美國相比,我國的官民比例顯然是比較低的

  疑問六:傳統政府和現代政府的不同體現在哪些方面?請您具體談談,好嗎?

  王通訊:首先是管理范圍的擴張。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生產力日益提高,社會事務不斷增多,公共管理范圍的擴張在所難免。其次是服務功能的凸顯,F代社會中的政府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統治者,在法理上,政府受人民之托行使國家權力,為人民謀福利,為民眾提供公共服務。其三是發展功能的特殊重要性。這在發展中國家尤為明顯。

  由于發展中國家現代化起步較晚,“追趕型”發展戰略便成為所有不甘落后的國家的一種必然選擇。為使發展的速度快一些,就不能僅依賴純粹的自由市場機制,而要發揮政府能動的和積極的作用,充當經濟發展的強有力的組織者和推動者。

  由于現代政府職能的擴張,二戰后各國政府規模迅速擴大,并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經過90年代以后的行政改革,各國公務員雖有所精簡,但總數仍居高不下。如美國2003年的政府公務員人數為310萬,“官民比”為1∶94。同美國相比,我國的比例顯然是比較低的。

  鏈接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機構精簡工作。早在1982年,鄧小平同志就說“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總共經歷了四次大的機構精簡,其中力度最大的是1998年,國務院機構總數由70個減至61個,國務院組成部門由40個減至29個,行政編制減少47.5%。省級政府機構由平均55個減至40個,市(地)級政府機構由平均45個減至35個,縣級政府機構由平均28個減至18個。省級政府精簡行政編制48.2%,市縣鄉精簡行政編制19.4%。這次機構改革全國共精簡行政編制人員115萬名,市縣鄉清退超編人員約43萬人。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星戰前戰3》
2005中國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聯賽第10輪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大城市停車的煩惱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