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3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大理城市建設現場辦公會議精神,為有針對性地和可操作性地解決當前洱海治理和保護的緊迫問題,大理州人民政府在云南省政府批復的《洱海流域環境規劃(1995-2010)》、《洱海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五”計劃(2000-2005)》的基礎上,組織專門力量,委托中國環科院編制了《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規劃(2003—2020)》(后文簡稱《規劃》)。
為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州人民政府專門成立了以趙立雄州長為組長,州人大尚榆民副主任、原州政府白建坤副州長、州政府李雄副州長、中國環科院水環境研究所所長金相燦、州環保局許映蘇局長任副組長,中國環科院研究員黃昌筑、工程師顏昌宙博士、工程師杜勁冬學士、助理工程師白獻宇學士等為成員的《規劃》編制課題組,在充分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歷時一年編制完成。
事關洱海流域治理前景的《規劃》以體現科學發展觀為主要指導思想,范圍涉及整個洱海流域大理、洱源兩縣市共18個鄉鎮,總面積2565平方公里。規劃期為2003—2020年,分近、中、遠三期,以近期洱海水質恢復到Ⅲ類,力爭Ⅱ類,中期保持Ⅱ類,遠期穩定保持Ⅱ類為主要目標。按照城鎮環境改善與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入湖河道環境綜合整治、生態農業建設及農村環境改善、生態修復和建設、流域水土保持、環境管理“六大工程”項目進行規劃。
針對洱海目前正在進入富營養化的轉型時期,尚未失去作出正確選擇的時機這一現狀,《規劃》體現的是一條新的湖泊治理戰略路線——實現富營養化轉型時期地卸載維護,避免生態破壞以后的事后治理。其策略主要表現為“五個轉移”:一是將保護治理的目標由水質改善轉移為水質和生態質量的綜合提高;二是將總量控制指標由COD轉移為總磷、總氮;三是將污染控制重點對象由工業污染源轉移為生活和農村農田污染源;四是將污染控制范圍由湖泊周圍轉移為全流域;五是將污染控制措施由單一的污染治理工程轉移為工程的、技術的、生態的、法制的、管理的綜合措施。
《規劃》于2004年8月21日通過了由國家環保總局在北京主持召開的專家評審會,之后由州人民政府上報省人民政府。經省政府研究,于2005年3月4日以云政復[2005]10號《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規劃(2003—2020)的批復》文對《規劃》進行了批復。批復指出:“《規劃》是洱海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據,要將《規劃》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同時要求“突出重點,認真實施好‘六大保護治理工程’;以《規劃》為指導,切實做好洱海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一五’規劃;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目前,州洱海保護治理領導組辦公室已將省政府批復及《規劃》文本轉發至大理市、洱源縣政府及州級洱海保護治理責任單位組織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