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洋
5月27日,為世界搭建的經貿洽談與國際合作的舞臺——北京“科博會”送走了她最后一位觀眾,徐徐落下了帷幕。不過5天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科博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方的22萬名觀眾;投資合作項目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就達成近萬個,今昔英雄更勝當年。
而本屆科博會的成功,并不僅限于充當外界經貿交流和招商引資的傳導媒介。科博會期間,一項千余人參與的調查顯示,51%的與會者認為,最大的收獲源自于隨“科博會”席卷而至的新經濟時代超前思想和智慧。
由眾多國家(地區)的政府和專業組織、世界500強企業、世界知名金融投資機構、工商企業界人士構筑的展覽、洽談和論壇等活動,將2005最為敏感的話題一一繳出,以其昭昭,警醒昏昏吾輩。
“能源歷史觀”
在本屆“科博會”——“中國循環經濟發展高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短暫的演講中提出了“能源歷史觀”。在劉世錦看來,目前中國出現的能源間斷性緊缺是中國從輕工業向重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歷史必然,“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所有的大中型國家都無法繞過這一階段。”他認為要加強能源的社會性管制,讓價格杠桿妥善地發揮應有作用。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規劃總院的王功禮院長表示,由于需求持續大幅提高而產量增速有限,到2020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兩項的對外依存度都將達到50%上下。
“中國9成彩電出口不敢用真名”
中國本土企業國際化問題成為“科博會”——“創業中國高峰論壇”的焦點。商務部國際貿易合作研究院院長柴海濤顯得無可奈何地說道:“中國彩電九成出國不敢叫真名,出口時必須要貼上國外的牌子。” 柴海濤院長一語道破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當中存在的競爭力疲弱的弊病。
猶記得2003年的第六屆科博會上,李東生一條《TCL的全球化之路》,讓中國人隱約看到了自己企業國際化的希望。時光荏苒,本屆科博會李東生卻雖受邀請,卻并未如約布道。
諾獎得主點評中國
在24日舉行的“科博會”——“中國經濟高峰會”上,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爭先為中國號脈,沒少吸引公眾的目光。
“我有18條理由說明中國不能搞浮動的匯率,應該堅持現在的貨幣政策。”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自由貨幣區的奠基人羅伯特·蒙代爾如是說。
蒙代爾教授認為,過去的十年中,中國貨幣以及匯率的穩定完全歸功于跟美元掛鉤;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影響甚至會波及到世界經濟,使得后者面臨通脹壓力。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則認為,中國內地存款率過高阻礙了經濟的持續增長。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利斯頓大學教授約翰·納什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從短期來看,是超過世界的,但是長期來看,中國必須把自己的經濟增長和世界的經濟增長做一個平衡。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許會看到一些令人失望的現象出現。
柴海濤:紡織業要走出去
□本報記者 崔帆
在第八屆科博會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論壇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柴海濤表示,中國的紡織企業已具備了國際化的生產能力,但還缺乏國際市場的營銷能力,因此要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網絡發展中國自己的品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商品最后到中國品牌這樣的路徑向前走。
而品牌走出去又走三步:先是走出去,走到人家國家;第二是走進去,走到主流銷售渠道;第三是走上去,走到高端。
柴海濤認為,不可否認中國已經是紡織品出口大國,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是非常強的,但核心競爭力不足,因此競爭力是否有可持續性是關鍵。只有加強中國紡織品企業創自主品牌意識,擴大中國品牌的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才能使中國紡織業永遠避免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