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5中國經濟高峰會 > 正文
 

三角洲新勢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9日 16:21 21世紀經濟報道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中國最為發達的經濟區之一,幾個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在全國35個中心城市中居于前列。其中上海的經濟實力在四個城市中遙遙領先,但在發展后勁上,曾一度領先的上海,在2002年被杭州南京、在2003年被寧波分別超越,表現出后勁不足的趨勢,杭州寧波南京三個城市經濟發展后勁相差不大。

  上海:回歸之路

  上海的經濟主要靠第二、第三產業共同推動,與其他三個城市相比,上海經濟后勁不足主要是其第二產業發展乏力造成的。在1990年代初,上海制定了“三二一”的發展戰略,即最優先發展第三產業,把第三產業在經濟份額中的比重像很多國際大都市那樣提高到70%以上。但在10多年的實踐之后,上海發覺自己走上了很長一段的彎路。于是,上海決定將產業重心重新向第二產業回歸。然而,上海是一個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制造業較之服務業需要更多的土地,大力發展制造業會造成土地資源的匱乏和商務成本的提高,同時會與周邊地區產生嚴重的產業同構和激烈競爭。另一方面,上海遠未成為人們想象中的長三角的服務中心,在第二產業不夠發達的同時,上海難以通過為其周邊地區提供服務而使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也就是說,本地與周邊地區均未對上海第三產業產生強烈需求。因此,上海仍需大力發展工業,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第三產業,同時考慮如何與周邊城市進行實質性的合作,從而滿足周邊城市的第三產業需求。

  杭州:旅游與工業的搖擺

  杭州的經濟發展后勁在近兩年被南京超越,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南京的第二產業已經超越第三產業,而且后勁更足,而杭州第二產業不如第三產業的發展強勁。杭州自古經濟發達,文化昌盛,人杰地靈,風景優美。建國以來,杭州市的城市發展定位的主線,主要在風景旅游城市和工業城市兩點之間擺動。城市定位的不明造成工業發展機會的喪失,當杭州想發展工業時,已經落后于蘇州了,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制約因素也逐漸顯現出來,土地、電力、能源等要素資源陷入緊缺狀態;沒有大型港口,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幾乎全部依靠外來,限制了重化工業的發展。與工業發展疲軟不同的是,近年來,杭州房價以破竹之勢直往上竄,沒有絲毫減緩,雖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卻造成生活成本加大,人才進入門檻升高、對外資吸引力減弱的嚴重后果。在未完成工業化的階段,杭州不宜將旅游業和房地產等第三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而應著重發展工業。

  寧波:民營升級

  寧波是除上海之外的三個城市中經濟發展后勁最弱的,寧波的第三產業是四個城市中后勁最強的,主要問題在于第二產業后勁太弱。寧波有著濃厚的經商傳統,“寧波幫”曾是明清時期中國最有名的商幫之一,以誠信、開拓、創新的精神縱橫于中國大地。在計劃經濟時代,寧波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包括它優良的港口、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寧波商人和濃郁的經商文化。1984年,寧波開始崛起,并逐漸超越了廈門、大連等城市。現在的寧波,民營經濟異常活躍,非公經濟貢獻率高達82%,并依托港口優勢發展了典型的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OEM企業,這些企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處于國際分工價值鏈的最底層,所得利潤有限,自主知識產權缺乏,人才短缺,再加上政策對民營企業的限制,造成產業難以升級;而在寧波工業中,石化、電力、機械、紡織等傳統產業多為資源和能源高消耗型企業,面臨著資源的束縛。一方面是原有產業的突破遭遇瓶頸,另一方面是產業升級的出路限制重重,寧波的民營資本出路何在,是寧波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也是寧波第二產業增長后勁不足的重要原因。

  南京:制造為上

  南京的第二產業后勁充足,使得南京經濟發展在四個城市中后勁最足。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即便在改革開放前,南京的地位還是舉足輕重,雄厚的經濟基礎、強大的科研能力、厚重的歷史文化使得人們不敢對其小覷。然而,改革開放后,這些優勢并未發揮出來,蘇州和無錫的綜合經濟實力先后超過南京,這給南京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南京曾實行過產業結構三、二、一的戰略性轉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南京制造業萎縮,經濟增長乏力。目前的南京有重新回歸制造業的傾向,這也是南京經濟后勁充足的原因。然而,南京依然存在問題:南京經濟總量的70%仍靠國有經濟支撐,國有經濟比例大造成工業發展缺乏活力,個體私營經濟與同類城市相比顯得非常薄弱;制造業與周邊城市相比沒有明顯優勢。南京需要努力培育有活力的私營經濟和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從1997年開始,深圳的經濟發展后勁一直強于廣州,廣州的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比深圳有優勢,但第二產業則遠遠弱于深圳,這也是廣州經濟發展后勁一直弱于深圳的主要原因。就發展水平而言,廣州不如深圳,在經濟總量上,廣州仍大于深圳,但深圳趕超廣州的勢頭明顯。

  廣州:由輕至重

  多年來,廣州經濟是靠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的,第三產業的貢獻一直高于第二產業。目前的廣州實際上仍然處于工業化中期,在這一階段,工業的發展和升級至關重要,廣州沒有北京的首都積聚優勢,不可能跳過這一發展階段而直接進入第三產業主導經濟發展的時期,工業化仍是廣州今后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最有力手段。2004年重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輕工業,廣州步入了重型工業化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但廣州工業的產業集中度比較低,缺乏在國內具有優勢的行業,也缺乏具有領先地位的特大型企業,如何培育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是廣州面臨的最大問題。這幾年,日系三大整車廠在廣州布點,全國第四大汽車基地已現雛形,但如何利用外資車廠做好本地配套產業鏈才是廣州最應關注的,也是最實際的。

  深圳:效益與創新的平衡

  深圳的第二產業發展后勁充足,帶動了深圳整體經濟增長強勁。緊靠深圳的香港吸走了珠三角高端服務業需求,而廣州作為廣東省的省會又吸走了省內的大部分服務業需求,深圳第三產業受區位條件限制,發展一直較弱。2004年,深圳有165萬戶籍人口,按戶籍人口計算,深圳人均GDP已經突破20萬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即便按深圳公布的常住人口計算,深圳人均GDP也已經達到7000美元,然而現實情況卻與此不符,深圳多數企業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產品或環節為主,并沒有按照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前期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深圳人均GNP(國民生產總值)是3000多美元,依然是工業化初期的水準。在這一水平上,深圳最應關注的不是效益問題,因為即便是引進了更集約型的產業或企業,也屬外源型經濟,不會推動深圳的產業自動升級,深圳應重點培育本地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才是深圳處于這一經濟階段的最關鍵性問題。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周 杰 倫
無與倫比時代先鋒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