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創新引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中樞神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8日 13:31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 題:創新引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中樞神經 新華社記者 劉江 張舵 “科技創新”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已不再是學者們理想化的口號和呼吁,包括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們都達成強烈共識,這個問題將決定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勢。在剛剛閉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薛瀾說,在國際競爭壓力加劇、中國經濟發生轉型以及資源有限等一系列現實背景下,中國必須制訂全方位的科技創新戰略。事實上,進入21世紀,各國紛紛推出旨在提高國際創新能力的行動計劃,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面臨的情勢是不進則退。中國商務部官員日前指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出口企業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有五分之二的出口產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每年中國受技術貿易壁壘所造成的貿易損失達到200億美元左右。此外,隨著經濟總量的迅速提升,中國開始關注經濟內在的效益和質量,放棄粗放型發展道路。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陳銳博士說,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不應單純片面地以追求GDP數量和速度為唯一標準,應當代之以如何通過依靠科技、政策、人才,以較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損失為中心,以較低的發展成本為標志,創造更多的“真實”社會財富。 他將中國政府官員們所樹立的新的政績觀歸納為:每創造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水資源數量、原材料數量、所釋放的環境污染物數量、整個社會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土地面積上所承載的經濟總量。 除了上述因素,提倡科技創新的更重要動力,來自于中國希望藉此有效緩解經濟發展帶來的能源緊張局面。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未來20年,中國石油需求缺口超過60億噸,天然氣超過2萬億立方米,鋼鐵缺口總量30億噸,銅超過5000萬噸,精煉鋁超過5000萬噸。 面對種種壓力和危機,各方都在積極反思,從現有機制和社會環境尋求突破口。中國科協副主席鄧楠,在科博會的“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科技發展有三個問題:一是重技術引進、輕消化吸收,在大中型企業中,引進和吸收的經費比僅為15∶1;其次是技術壁壘高,高科技專利技術里,美日所占比例達到90%;第三是投融資體制與高新技術產業化不符,風險資本獲取環境不完善。 值得關注的是,從制造大國向創新大國轉變的理念,已經不再僅僅停留于官方的決策層面,創造自有知識產權,提高核心競爭力正日漸成為中國企業廣泛追求的目標。薛瀾說,從1999年到2001年,企業逐步取代科研機構成為最重要的專利制造者,2001年開始,全國各類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都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據了解,近年來,中國著名的高科技企業華為、中興、烽火等,每年的研發投入都保持在年收入的10%以上。此外,華為、中興通訊等企業還分別在海外建立起十幾個研發機構,在國際化開發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中國的創新戰略很大意義上也將對世界經濟起到重要影響。陳銳說,在過去200余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全球許多寶貴資源已被過度消耗,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中國作為一個占世界人口20%以上的大國,又是一個快速的發展中的大國,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是自身發展的唯一正確模式,而且將是對整個人類的巨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