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節約型城市第一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7日 13:41 解放日報 | ||||||||
在上海殫精竭慮謀劃資源節約型城市建設中,來自閔行開發區的集約化經驗最讓人們大開眼界,希望倍增:全區面積僅3.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引進外資11億美元,2004年銷售收入125億元,稅收15億元,在國家級開發區中面積最小而實現利稅最高。開發19年累計投入10億,上交利稅240.45億,投入產出比高達1:24,堪稱集約化經營的典范。 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之一,工業總產值從1956年的100億,增長到1987年的1
產業集群化。當前,國際產業的轉移,全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不僅為上海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也為上海制造業提升產業能級、拓展服務功能帶來了新的機遇。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大基地、大企業、大項目為依托,制造業與服務業高度融合為特色,構筑產業集群化、制造信息化、資源集約化為特征的上海先進制造業體系。閔行開發區抓住機遇,通過提升產業能級,強化產業集群,成了這一發展戰略的新亮點。早在前些年,開發區狹小的土地就布滿了外資企業,但他們敢于“壯士斷腕”,巧于“金蟬脫殼”,及時地把引資重點從過去的輕工、紡織項目為主,轉向以軌道交通、電站設備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短短幾年,西門子、ABB、GE、阿爾斯通等多個著名跨國公司外資項目就云集區內,扎堆運行。 土地集約化。經濟增長的快速與土地資源的稀缺反差愈大,愈要惜土如金,精耕細作。不久前,開發區管委會和聯合公司領導層兵分幾路,前往區內20多家重點外資企業,推介新近公布的《上海市對郊區工業用地的規劃》,幫助外商了解覆蓋率從0.4調整到0.5、容積率從1.0調整為1.5的集約化意義。貫徹這一新規定,該區土地集約利用率又提高了10個百分點。他們把它管叫土地的“吐故納新”。前些年,富士施樂公司打算增資10億日元新設第二工廠,但苦于區內無地可征。開發區聞訊后,即上門說服周邊5家中小企業動遷并加以補償,遂使富士施樂公司如愿以償,復印機產量從9萬臺增至30萬臺。據統計,該區通過動遷回購、拍賣回購、合資期滿回購等多種辦法,累計回購再利用土地33萬平方米,占區內可用土地的15%,累計回購廠房22萬平方米。此舉不僅大大提高了土地集約利用率,而且促進制造業不斷向“高端”、“前沿”轉型,使區內產業能級不斷攀登、升級、超越。 資源循環化。國際上對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耗之間的關系做了大量研究后,最近提出了“脫勾”理論,即經濟增長時資源消耗不再同步增長,而是略低,以至于呈下降趨勢,這就是所謂“脫勾”。歐盟在發展循環經濟中還提出了“倍數4”新理念,即經濟增長1倍,資源消耗減少一半,從而實現總生態經濟效率為“倍數4”;而上海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生產總值增長7倍,全社會能源消耗僅增長1倍,也驗證了這一理念的可行性。閔行開發區在這方面同樣進行了類似的探索,并獲得了可喜成果。 上海的戰略目標是要成為國際經濟中心城市,而目前國內生產總值僅占全國5%,這與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城市分別占該國15%—20%相比,“實力”差距不小。經濟要大發展,資源要大節約,這樣才有可能縮小差距,迎頭趕上。 徐文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