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庹曉驊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曾經的遠東金融中心。當這兩座國內充滿活力的城市相遇,金融是個不得不談的話題。
昨日,在“滬港競爭力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
浦東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施海寧、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總裁周志雄分別從學界、政界、企業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探討了滬港兩座城市在金融方面的競爭與合作。
提起滬港兩地的金融,人們似乎更熱衷于談它們的競爭。特別是近兩年,上海經濟異軍突起、建設金融中心雛形初現,這是否會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帶來挑戰與沖擊?昨日,現場學者、官員以及企業界人士一致認為,上海、香港在發展金融業方面各有優勢,雙方的合作遠遠大于競爭。
巴曙松指出,香港已經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法律法規體系成熟透明、資本市場效率非常高,特別是香港銀行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給香港鞏固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這些都成為香港在金融業方面的優勢。
而迎頭趕上的上海在金融業建設方面也有其獨特優勢。周志雄指出,上海擁有龐大的消費者市場、制造與研發能力突出,又有長三角經濟強大的支持,這些都是上海所具備的獨特優勢。
作為政府官員,施海寧則認為滬港兩座城市在金融核心業務方面具有很強互補性,香港可利用其充裕的資金給上海和長三角的企業作補充,而長三角的經濟也給香港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香港明天會更好”執行總裁袁金浩則用一句“沒有上海,怎么會有香港”來概括兩座城市的緊密相連。
巴曙松稱,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是本土金融中心,兩座城市未來金融方面的合作會越走越近,滬港具有廣闊的整合空間。
一個可以看到的事實是,目前上海在金融方面仍與香港有很大的距離,特別是在資本項下仍受管制的情況下。對此,在座的專家坦言,對上海而言,建立國際金融中心路依然很長。施海寧透露,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五年打基礎,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建成”的戰略方針,力求在2010年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2020年成為亞太區金融中心,2030年建成世界金融中心。“建設金融中心,上海任重而道遠”,施海寧感慨。
香港中文大學段憔教授亦表示,中國目前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資本市場尚不成熟,銀行體系也存在諸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談論世界金融中心建設為時過早。上海仍需要在諸多方面作準備,來實現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