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伯利亞到長江北岸,這群人的遭遇折射出的,是俄羅斯人對中國“又愛又懼”的心態,也是普通的中國農民對外部世界的憂慮和期待
□ 本報記者 尤康 鮑迪克
盡管名列全國農業百強縣之一,但由于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北緣,面積
只有1157平方公里的啟東市并不是一個特別能引起外界注意的地方。直到“5·11”之夜。涉事的200多位中國工人,大多數都來自于這個116萬人口的縣級市。
事件發生后的第七日,記者從上海驅車來到這個一江之隔的城市,卻并沒有感受到這件事給當地帶來的振蕩。
創匯“三軍”
“啟東素有‘建筑之鄉’的美譽,建筑業一直是啟東的強項。”啟東市委宣傳部的黃海對記者介紹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啟東開始向境外輸出勞務。初期走出國門的多為建筑工人,去伊爾庫茨克的工人從事的就是建筑行業。近年來,其他行業的技術工人也逐步加入這一行列。目前,在日本、美國、新加坡等70多個國家都能見到啟東籍工人的身影,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也由單一的建筑業擴展為服裝、水產、紡織、塑料、食品、農業、印刷、機械、電子等十幾個行業。
啟東是南通市的一個下轄市。據南通市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04年12月,南通市對外輸出勞工達到27864人次,列江蘇省首位。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日本、新加坡和毛里求斯。
走在啟東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是大大小小的招聘出國務工人員的廣告。據悉,目前啟東共有近二十家公司專門從事對外勞務輸出,每年向境外輸出勞工數千人。
目前啟東向國外輸出勞工號稱“三軍”:一是“娘子軍”,即主要從事紡織和服裝業的女工;二是“鐵軍”,即建筑工人;三是“海軍”,即從事漁業捕撈的漁民。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據了解,一般一個勞工在國外三年可凈掙15-20萬元人民幣,是國內勞務輸出年均收入的三倍以上,這“在啟東已經足以蓋起一棟三層小樓”。對于地方,勞務輸出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去年啟東市勞務輸出“掙回了16億元人民幣”。
每年5-6萬元的收入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講,絕對不是一個輕易可以放棄的數字。所以即使有些風險,加入外出務工隊伍的人還是“前仆后繼”。由于收入較高,招工過程也極為嚴格,要經過報名、專業培訓、初試、外方面試、體檢等11個步驟,最后只有10%左右的幸運者能夠實現他們的海外“淘金”夢。
與“5·11”的幾乎同時,在上海,兩位啟東籍建筑工人觸電身亡。“命都搭上了,比較起來,俄羅斯的那些人夠幸運的。” 一位姓郭的啟東出租車司機說。
“啟東有那么多人在國外打工,發生這樣的事也很正常。出門在外當然不比在家,但是在家誰給你那么多錢啊。”
前仆后繼
在啟東市司法局的大院里,記者找到了這批工人的輸出單位——啟東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已經前往俄羅斯處理相關事宜,留守的楊建新經理告訴《財經時報》,他們公司每年向國外的勞務輸出都有1000多人。這次派往俄羅斯的工人共計205人,其中大部分為啟東籍。
這批工人是5月4日離開啟東的,5月7日才從滿洲里出境。在到達俄羅斯后,公司把工人們的護照交付有關部門用于辦理相關手續,工人在外出購物時未能隨身攜帶有效證件,導致了事件的發生。
據他介紹,該公司是2003年與俄方簽署用工協議的。2004年,他們派遣了147名工人前往俄羅斯。那批工人圓滿完成了承包的工程,俄方要求增加勞工輸入,因此今年又招慕了205名建筑工人前往俄羅斯,明年還計劃再派800名工人前往。
他說,事件發生之后,他們將兩名入院治療工人的情況詳細向家人做了通報,受傷者親屬的情緒也已平靜了。從長遠來看,這起事件也不會對啟東的勞務輸出產生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外交新課題
隨著中國對外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國人在國外的安全日益成為中國外交的緊迫課題。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中國加入WTO之后,每年都有超過50萬人出國務工,而他們當中,大部分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與其工作的周邊環境缺乏交流和溝通的途徑。
所以中國人工作的地方,往往會成為文化和生活的“孤島”。很難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這也為種族極端分子作祟提供了口實。
規范民間貿易,遠東石油管線走向以及開放勞務市場,是中俄關于后者入世談判中的主要問題。本次事件的爆發,至少和其中兩條有著直接聯系,伊爾庫茨克正是遠東石油管線的起點,而工程浩大的管線工程,其主要勞動力肯定將來自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