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綿竹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從全國22個“重量級”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2004年十大中國考古新發現”,引起社會強烈關注。有專家指出,四川綿竹劍南春酒坊遺址的入選,不僅為中國數千年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增添了一筆濃墨重彩,折射出劍南春自身的深厚文化積淀,而且它的入選在當代中國考古界也具有某種“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掀開了中國考古學重視工業文明研究的嶄新篇章。
眾所周知,綿竹劍南春、宜賓五糧液和貴州茅臺乃中國最為著名的三大白酒品牌。多少年來“唐時宮廷酒,今日劍南春”廣入人心、有口皆碑。
2004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在北京精彩揭幕,國家文物局、中國考古學會和中國文物報三大權威機構聯合向全國發出“英雄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將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項目十萬火急上報京城,同全國21個“重量級”候選項目展開激烈角逐。
今年4月17日,評選結果塵埃落定,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摘得桂冠,入選“2004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自1991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首屆開辦,迄今已是第15屆評選。縱觀前14年屆的評選結果,“以年代取勝”幾乎成為歷屆“考古新發現”評選的一條金科玉律,歷史越是古老越有價值,名次公布也以歷史年代為序,而且入選幾乎都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考古項目,如上屆入選的商代甲骨文、黃河故道的漢代圖景、山西襄汾市陶寺史前城址等等。本屆評選,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的入選無疑是打破了“常規”,以清朝至民國初年的“工業考古”項目擊敗了歷史久遠的陜西岐山周公廟遺址而入選。按照“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三個標準即考古發現是否真實地具有“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最有新意的“科學價值”就在于它恰好是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即中國社會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過渡這一特定歷史“轉型期”的典型代表和實物載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