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北京盛會再燃中國熱 我們如何參與全球化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8日 17:32 外灘畫報 | ||||||||
《財富》北京盛會再燃中國熱 我們如何參與全球化游戲? 外灘主筆 邢林池/北京報道 全球的商業巨子史無前例地重視中國!
5月16日至18日,《財富》全球論壇在北京舉行。這是該論壇繼香港、上海之后第三次在中國舉行。 CNN為此開通了為期一周的“聚焦中國”系列報道,將這個龐大市場的各種細節一一道來,內容涉及中國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分布、居民收入差異和財富增長;美國《新聞周刊》上個月推出“中國的世紀”封面報道,以電影明星章子怡為代表,介紹了今日中國的消費潛力;而5月16日出版的《財富》亞洲版,也以“改變了的中國”為題,介紹了中國市場與世界經濟增長不可分割的聯系。 中國熱在五月的空氣中再次全球傳播。 一場“走進來”的盛會 雖然走向市場的二十多年來,中國也出現了不少成功的企業和品牌,但此次受到《財富》全球論壇邀請的中國企業僅僅是少數。 中石油、工商銀行——潛在的合作者,代表著國有經濟命脈中那些掌握壟斷性資源的本土力量;寶鋼、上汽——最成功的合作者,全球化資本的嫁接者,擁有中國最成功的合資公司;聯想、TCL以及海爾——不可忽視的競爭者,以最恰當的方式參與了全球分工;阿里巴巴、當當網以及SOHU中國——最有特色的本土公司,代表中國消費型經濟的風向標。 以下這些人士事實上應該常到中國出差,他們是通用汽車董事長瓦格納、索尼CEO出井伸之、三星CEO尹鐘龍、寶馬董事長穆特·龐克以及柯達的新任總裁彭安東,因為他們的公司在中國分別擁有重要的合資工廠和最具潛力的市場收入;另外一些未能出席的受邀者也應該定期到中國出差,不管是來自星巴克或者肯德基,因為中國可能成為他們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二大市場。 但是奇瑞汽車不在受邀請之列。雖然這家安徽的中國汽車制造商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大出風頭,該公司推出的新車型以及掀起的營銷浪潮讓一些跨國公司手心冒汗。但奇瑞、吉利這種本土競爭者顯然已經登上了“黑名單”——拒絕合作、可能涉嫌技術剽竊。2004年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相繼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了抗議,豐田也曾經起訴吉利涉嫌商標侵權。 不在邀請之列的商業組織還包括中國的床罩、睡袍、成衣以及襪子生產商,還有溫州地區成功的打火機品牌、皮鞋廠家和玩具生產商。事實上,2005年,隨著這些領域的出口企業在海外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正日益引起歐美國家不斷采取貿易限制性措施。 “我們最看重的是中國市場的穩定和潛力。” 財富全球論壇主席Robert E. Bierman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說。他表示,《財富》連續三年在中國舉辦論壇,主要是因為很多大公司的老總經常到中國出差,因此不如多在中國舉辦幾次論壇,讓他們和中國的政府官員有更多的溝通。 事實上,這是一次由美國人辦的一份雜志來主辦的“走進來”,而不是“走出去”的論壇。全球商業巨頭紛至沓來,他們最看重的不過是這里持續掀起的消費盛宴。 有趣的幾個插曲和花絮分別是將在5月17日晚安排的“與中國領導人共度良宵”小型晚宴以及論壇組織者安排的“配偶活動項目”。前者由論壇參與者與20位中國部級高官共進晚餐;后者則是“配偶團”游覽北京的名勝古跡和文化休閑場所。其中包括位于北京大山子附近的798工廠和地產商人潘石屹修建的“長城腳下的公社”。顯然,CEO的夫人們更喜歡的不是中國市場上的金錢。 以何種身份來參與這種全球化游戲? 但一些中國本土的公司和企業對《財富》論壇抱著旁觀者的心態,例如中國的民用航空公司、本土的金融證券公司以及消費品公司。實力較小只是一個因素,以何種身份來參與這種全球化游戲,恐怕才是他們思考的主要問題。 搜狐CEO張朝陽參與了“企業家道德”的話題討論,但搜狐和另一個中文門戶新浪都未能贏得本次論壇的現場直播權。據了解直播業務被全球最大的門戶網絡——雅虎以高價買斷,這是雅虎中國公司在合并了3721網站后與中國內地門戶網站之間最成功的一次較量。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的市場化媒體此時的興奮點卻是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中國企業家》雜志在最新一期報道中策劃了一個專題,探討中國公司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站在美國或者是月球上思考:走出國門,在國際化過程中打破外資壁壘——比如,能否收購沃爾瑪?這個話題讓人饒有興趣。很顯然,對中國本土公司而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展望“走出去”要遠比探索“走進來”更富有誘惑。 中國目前能夠稱得上是“走出去”的知名品牌僅僅是聯想、海爾和華為——海爾在境外設立了分公司營銷自身的品牌,華為在電信設備方面贏得了一部分國際市場,而聯想僅僅是收購了一個國際性品牌,剛開始進行資本整合。一些資金充裕的大型國企也開始嘗試境外收購,例如上汽參與收購韓國雙龍、嘗試收購英國羅孚,以及寶鋼對境外鐵礦廠的試探性收購。 但總體來說中國仍是以加工制造基地和潛力巨大的消費能力而引起世界的關注,并不是資本、技術和品牌的輸出地。在國內最近幾次大型的商業論壇上,包括亞布力中國企業家年會及一些本地媒體組織的年終頭腦峰會,與會經濟學者或企業家對境外發展僅僅處在一種展望的階段,真正“走出去”或許仍需要十年或者更長時間。 西方人對中國商人抱有一種不誠實的尊敬。英國《觀察家報》及美國《時代周刊》都曾撰文描寫過中國的貧富分化以及財富新貴“不正當”的發家史,成功的中國企業也往往被懷疑有“政府背景”。這對于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走出國門,在海外獲得成功無疑具有致命的影響。 什么時候能在紐約舉辦一次“中國走向世界”的經濟論壇?讓美國的普通消費者了解中國比起讓財富500強企業了解中國要緊迫得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