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有機會親眼目睹一些產業變化,發現以傳統思維與傳統方法需要5-8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數字時代的資源整合與工具下,可以在半年內完成;也親眼目睹一個以傳統行銷策略與執行方法需要數十人的推廣工作,在今天的電子行銷與信息科技輔助下,僅需2-3人便可完成。網際網絡與通訊科技帶來前所未有的速度與競爭,改變人類的生活與商業經營模式,也產生更大的數字落差與知識落差。企業若繼續以傳統的步伐與思維來經營,若僅與企業本身的經驗相比較,或許感受不大,但當外在的競爭環境沖擊之下,企業競爭力將立即喪失
。
經濟部統計處于89年7月辦理“制造業經營實況調查”,針對所回收的6,946家制造業者的調查發現,廠商中有48.21%開始進行企業轉型,其中大型企業之比率為69.30%最高,中型及小型企業則分別為54.49%及41.92%,呈現轉型業者所占比率與企業規模成正比之現象。信息電子工業有56.40%的業者進行企業轉型,居四大行業之首;其它以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業、化學材料業、化學制品業、運輸工具業各有超出五成的企業從事企業轉型。企業轉型類別,有53.72%的企業選擇改變產品種類為其轉型的方式,選擇多角化經營者占32.70%,改變生產方式者占28.78%,海外投資者占22.34%,轉換市場者有20.30%.
企業要在知識經濟時代成功轉型,必須先認識數字時代的新工具與新趨勢,并深刻了解專業分工與資源整合的重要性。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數字網絡工具、行動通訊應用、協同作業應用、虛擬團隊運作等,都是未來企業必須適應且必須迎上的趨勢。
一個企業除了不變的是專業與品質外,“迎向今日潮流、前瞻未來趨勢”是讓企業不被淘汰,且能永保競爭力的關鍵,因此,知識經濟下的企業轉型,便成為企業很重要的課題了。
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轉型策略,可分為“優勢轉型”與“劣勢轉型”。所謂優勢轉型是指企業或個人于經營巔峰時,透過主要或次要的競爭優勢,達成漸進轉型、前瞻趨勢的目的。企業可針對近五至十年來的幾個核心領域,分別條列出卓越績效、主要優勢、次要優勢,藉由自我診斷來找出轉型方向。優勢轉型的首先任務,是必須先找出企業核心領域,接著定義出該核心領域的主要優勢和次要優勢,最后最根據主要優勢和次要優勢來決定要朝哪一個方向進行轉型。
所謂劣勢轉型,則是指企業或個人于經營困境時,為達成功轉型,必須重新設定主要與次要的競爭優勢,并積極培訓企業或個人的核心領域專長,才能開始進行企業轉型工程。劣勢轉型的轉型工程遠較優勢轉型要來的復雜,企業除了需要重新檢視自我的核心優劣勢外,還必須重新思考下一階段的競爭優勢所在,才能決定以何種方式轉型。
不論個人或企業,“知識管理”可以讓你有效率且精準地發現您的競爭優勢,并提供企業轉型一個全面的視野,使企業可以了解到其所處狀況,以便于選擇采取優勢轉型或劣勢轉型的策略,以達成成功轉型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知識管理并非企業轉型的萬靈丹,其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企業自己本身也必須要進行溝通協調,取得共識,配合上知識管理的機制,才能夠因應環境快速改變的沖擊。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