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扎根何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6日 18:21 《新世紀》雜志 | ||||||||
本刊記者 王歆效 自首鋼即將搬入河北唐山以南80公里的曹妃甸的消息一經傳開,就有太多的議論和目光圍攏過來,但最讓人揪心的,恐怕還是因首鋼搬遷而富余的6萬多名職工的安置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首鋼不會拋棄這些工人不管。但畢竟是6萬多名職工,中國恐怕還沒有
搬遷的N個理由 在談職工安置問題之前,人們無法回避的是,首鋼有無搬遷的必要。據了解,首鋼此次搬遷將耗資500億元,耗資如此巨大,國務院為什么還要批準首鋼搬遷? 上世紀90年代起,首鋼經歷了“對中國鋼鐵工業的貢獻舉世矚目”,到“對首都環境的污染觸目驚心”的角色轉變。在跨世紀的十幾年間,經常傳出“首鋼將搬出北京”、“首鋼決不會搬遷”、“首鋼將部分搬遷”等等“確切”消息,這也成為國內外輿論、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家發改委表示,目前中國僅有寶鋼一個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企業是不夠的,而建設曹妃甸的“新首鋼”也是結構調整的需要。唐山市發改委主任薛渤也認為:“首鋼搬遷到唐山還不僅僅是因為環保問題。首鋼號稱年產1000萬噸鋼,煉一噸鋼要耗掉8噸水,1000萬噸鋼就是8000萬噸水,8000萬噸水相當于現在引灤入津調水的總量! “而北京原本就是缺水城市,資源已經很微弱了。另外,首鋼用的煤、礦石、耐火材料甚至包括貨運碼頭都在唐山,實際上僅僅是把污染留在了北京。首鋼搬遷在根本上緩解了首都的用水緊張,所以是勢在必行! 看來,首鋼搬遷還是利大于弊的,否則相關部門也不會下如此大的決心。目前搬遷計劃已經開始實施,曹妃甸新廠區的建設工作已經展開。首鋼富余出的6萬多名職工的安置問題,也越發顯得緊迫起來。如何安置好他們,對于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無疑至關重要。 作為首鋼的主人,這些職工對于自己的未來又在想些什么呢?帶著一份復雜的心情,記者前往首鋼采訪,以期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 安置全憑運氣? 首鋼到底有多大?記者一時說不準,但記者知道,巴士本來是屬于城市的交通工具,而在首鋼的廠區里,也會有不時穿梭而過的巴士——班車。 到達的時候,正值午餐時間,工人們從車間里三五成群地向餐廳聚攏。他們交談著,嘻笑著,仿佛沒有一絲苦惱,因為這里是他們的家,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但首鋼就要搬遷了,他們當中的6萬多人,將會失去現在的工作崗位,他們將拿什么來維持生計呢?從他們行走的神色上,看不出一絲擔憂,但這不代表困擾不存在,因為他們最終還是要邁出自己的腳步,踏入新的生活。 記者跟著人流進了首鋼第二餐廳的大門,隨便撿了個空位坐下,并與身邊一位40多歲的李師傅聊了起來。 “您在首鋼多長時間了?” “多長時間了?”他吃了個餃子,然后把身子往后一仰,一副“地主”的架勢。“我就是閉上眼,也能在家、車間、餐廳間自由行走,你說我在這兒呆多長時間了?” “瞧瞧你那德性,還知道姓什么嗎?”旁邊一位與他年紀相仿的工人說,他卻露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本來就是嘛,咱在首鋼不敢說是老人兒,但至少也有20多年了吧!” “首鋼搬遷,您會不會跟過去?”面對這個問題,李師傅一時啞了口,只顧低頭吃餃子。 那位跟他年齡相仿的工人把話接了過去,“這誰也說不好,但像我們這樣干了幾十年的,從心里講,都不希望搬。不管是誰,反正總得有人留下來,可我們都對首鋼有感情,留誰不留誰,就全憑運氣了! 而事實上,安置當然不能憑運氣。據首鋼董事長朱繼民講,職工的安置問題要通過發展來解決,歲數大的員工可以采取離崗休息、退養的辦法安置;還有一部分人,可能要通過加大各種技術性培訓,輸送人才到其他產業需要的地方。 誰休息?誰退養? “朱董事長對媒體講的職工安置辦法你們知道嗎?”記者問。 “知道!崩顜煾邓斓卣f,“像我們40多歲的人,最關心的就是誰休息,誰退養的問題?因為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可上可下。當然,休息了,退養了,誰都知道肯定不如上班掙得多,可孩子得上學,得結婚!這都需要錢。所以我們不愿意退,可……” 李師傅欲言又止,可以想見的是,40多歲的人,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在目前就業形勢緊張的情況下,最擔心的就是下崗。雖然朱董事長一再強調,離崗休息、退養不同于下崗,但離崗休息、退養后所拿的錢,會比此前多嗎? “錢要是給得多,我就歇了。”又一名工人插話進來。“你睡醒了嗎?”李師傅瞪了他一眼,“不干活兒,你還想多拿錢,夢呢吧?”那名工人不說話了。的確,天下沒有這樣的好事,而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工人,是最需要錢的一部分人。如果首鋼不搬遷的話,他們至少還有10年的干頭。 誰能順利再就業? “再找份兒工作不成嗎?”記者問。“我們除了自己那點兒活兒,還能干什么?而且也這個歲數了,干什么也競爭不過年輕的。再說,我們也沒什么學歷,誰會要我們?” “咱別的不行,端端盤子總行吧?”剛才那名想不干活兒多拿錢的工人說!澳阕尨蠹页虺,就您這五大三粗的樣兒,還端盤子呢,不給人家把盤子端飛了就不錯!闭f完,李師傅自顧自地笑了。 這笑聲有些無奈,又有些自嘲。據記者了解,國家勞動部門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有不少優惠政策,尤其是“40、50”這個年齡段的,更是有不少政策傾斜。 但從朱董事長的講話中,可以看出,首鋼這些富余職工并不算是下崗,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再就業是享受不到這些優惠政策的。 “我們這歲數,在家呆著總不是回事吧!可再就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過聽說有培訓機會,經過培訓,可能再就業會容易些。”李師傅似乎認定了自己一定會退養,但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希望能獲得培訓的機會。 誰能得到培訓機會? “我的叔叔大爺們!廠里要讓你們退養,你們就退了吧!把培訓的機會還是留給我們這些小輩兒吧!”一個20出頭兒的小伙子,邊說邊一屁股坐在李師傅邊上。 “怎么剛過來?”李師傅問。 “徒弟哪能跟您比,您回家拿得再少,也是老婆孩子熱坑頭兒,咱還沒娶媳婦呢!”李師傅瞟了一眼自己這個徒弟,“你跟我比不了?我看是我跟你比不了,你們年輕啊!你看看你,還有機會談個對象,師傅可沒這個景兒了!你們的路還長,機會也多,我們可是人老珠黃,沒人待見嘍!” 小伙子看師傅有些傷感,趕緊說,我看退養挺好,雖然不干活兒拿錢拿得少了,但生活總會有保障吧!但我們這些20出頭兒的就不一樣了,廠里能讓我們退養嗎?開玩笑!我要是能得到個培訓機會就不錯了。 小伙子的話一出口,馬上引來爭議。其中一位說,培訓機會應該留給歲數大的,因為他們不培訓很難轉行。年輕人則不同,學東西快,腦子好使,適應能力強;另一個則反駁道,正因為這樣,才應該把更多機會留給年輕人,反正歲數大的培訓半天,也不容易轉行!“你這說法我不同意”,另一個又不干了。 “我看你們心態都挺好。”記者無意打斷他們,但也確實不愿意看他們這么無休止的爭論下去!靶膽B不好行嗎?這事情也不是咱們能決定的!”李師傅說。 他們對于自己的未來,沒有真正的話語權,也沒有太多的選擇權,他們只有聽廠里的,他們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記者隨后就培訓的問題,走訪了首鋼的多個部門,得到的答案幾乎如出一轍,方案還在制定中。 誰能去曹妃甸? 記者聽工人們在那里邊吃邊聊,發現一個問題,他們很少有人談到去曹妃甸的,這是為什么?“你們難道不想去曹妃甸嗎?要是去了那邊,掙錢的問題,培訓的問題,不就都沒有了嗎?” “你是外人,想得太簡單了,我們這么多人,能去的有幾個?退養和培訓對我們更現實些!毙』镒诱f。 “可要是真讓你去,你去不去?”記者問。小伙子想了想說:“那得看是什么條件了,像我們工作段上的段長,聽說要給他提車間主任,然后讓他去曹妃甸。如果是這樣,我也愿意去! “你歇了吧!師傅頭一個兒不信!崩顜煾狄桓笨赐噶送降艿臉幼印P』镒油α送π馗骸澳阕屗麄兘o我個機會看看!崩顜煾嫡f:“你也甭拿這話壓我,先讓你對象點個頭兒我看看!毙』镒拥拖骂^不言語了。 旁邊一直沒說話的陳師傅,看小伙子臉上有些掛不住,趕緊出來打圓場兒:“小張也不容易,這都談第幾個了,你別站著說話不腰痛! “陳師傅,您家孩子都上班了,嬸子又能干,您愿意去嗎?”小伙子趕緊轉移話題。“在這兒生活慣了,真不想走,可不走干什么去?哎!”說著他長長嘆了口氣。 李師傅后來小聲兒告訴記者,他是既想去又怕去,想去是因為可以干到退休,不僅可以有份穩定的工作,也可以多掙些錢;怕去是因為家中有上高中的孩子,也有成天病病歪歪的老母親,這些又都讓他放心不下。 曹妃甸距離首鋼有300公里左右,但目前交通還不是很便利。如果家里有點事情,確實不是說回就能回來的。而對于未來去曹妃甸的工人,天天發班車也不現實。是一周回來一次,還是一月回來一次,這就要看首鋼的安排了。 據首鋼新聞處的負責同志介紹,以何種標準挑選去曹妃甸的工人,目前還沒有定,所以如何往返就更談不上了。而李師傅所考慮的問題也是十分現實的,作為“娘家”的首鋼,也是不能不考慮的。 何以解憂 唯有等待? 李師傅跟記者說完自己的兩難之處,然后對幾位同事說:“咱們還是回廠吧!”幾位工友紛紛起身離去,看著他們匆匆的背影,記者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第一個疑問是,什么人離崗休息、退養?其一,如果按朱董事長所說,年齡應該是標準。那么什么年齡可離崗休息?之后怎么計算工齡、工資,這與下崗、退休的區別是什么,還有機會再上崗嗎?何時才有機會再上崗,上崗是不是還得去曹妃甸? 其二,什么年齡才可以退養?“退養”這個詞似乎有些怪,因為朱董事長既沒有說是退休,也沒有說是下崗,可這“退養”該讓人如何理解呢? 第二個疑問是,什么人可以得到培訓機會?是和離崗休息、退養一樣,以年齡為標準嗎?這又回到剛才的疑問上,到底什么年齡才是標準?如果不是,那又以什么為標準呢? 第三個疑問是,朱董事長在談到對這部分人安置的問題時,還談到要輸送人才到北京其他產業需要的地方。這就涉及兩個問題: 一,什么是“人才”?二,北京哪些產業需要“人才”?如果按離崗休息、退養一半來計算,這就意味著至少有3萬“人才”需要輸送到北京去,北京吃得消嗎? 第四個疑問是,首鋼現在有8.4萬名職工,除了富余出的6萬多名外,會有多少人去曹妃甸?什么人會去?說到底還是標準問題。 對于這諸多疑問,記者在首鋼進行了多方走訪,也始終未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新聞處的余向民告訴記者:“因為首鋼搬遷,牽扯面很廣,要和北京市政府、相關的勞動部門來協調,而國務院批準首鋼搬遷的決定也剛下來不久,所以目前這些問題還都處于規劃、協調之中! 對于這樣的答案,不能讓人滿意,但可以理解。我們必須承認,搬遷確實牽扯面很廣,此前也無經驗可尋。所以諸多疑問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協調解決,的確需要時間。但對于那些工人而言,盡快出臺相關標準,無疑會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搬遷給誰帶來機會? 從搬遷的時間表中,人們可以看出,此次搬遷將分三個階段,2005年底壓縮200萬噸鋼產量,2007年底再壓縮200萬噸鋼產量,2010年底涉鋼部分全部搬遷。這一搬遷過程,會大大改善現在首鋼的環境,土地供應可能放量,這些因素為許多房地產商提供了商機。 據了解,首鋼以西不遠,正在籌備建一個娛樂中心,還要修建大型購物中心和若干個五星級酒店。另有報道稱,首鋼周邊的一些房地產項目已開始升溫,這是否意味著此區域將要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呢? 曾給首鋼未來規劃做過咨詢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居住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文凱認為,從長期城市發展來看,首鋼遲早要搬遷,但這將導致此區域失去主導產業。由于以前這里引進的產業比較少,因此如何解決即將出現的“產業真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他認為,對于這片土地的開發利用,還是應該慎之又慎。 有專家指出,首鋼所在區域,交通相對比較便利,而且這個區域的旅游產業基礎比較好,所以要發展旅游產業是個不錯的方向。但其同時指出,所謂開發旅游產業,不代表開發旅游景點,而是應以旅游服務為主,這樣可以大面積拉動就業,解決部分首鋼富余人員的安置問題。 工人何處安身? 記者在首鋼家屬區采訪時了解到,大家對于首鋼搬走后,這片土地如何開發也有議論。但總體認為,應該以解決就業問題為出發點,因為他們對于離崗、退養、培訓心里都沒底。 剛買菜回來的林大媽告訴記者,他們家有兩口人在首鋼工作,但誰也不知道首鋼搬遷后,他們會到哪里去。她只是希望,他們能有份穩定的收入。 聽了她的話,記者心里有些發酸,因為她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有份穩定的收入,連收入多少她仿佛也不在乎,這應該算是最基本的需求了吧!而就目前的情況看,還沒有誰,能給出他們將扎根何處的答案。 記者手記: 當記者將要離開首鋼的時候,太陽已經漸漸偏西了,首鋼的東大門,在夕陽的映襯下,也越發顯得威武凝重。 辛苦了一天的工人們,正從大門稀稀拉拉地往外走。在他們的臉上,有的寫著喜悅,有的寫著疲憊。 因首鋼搬遷而富余出的數萬名職工,他們的未來會怎樣?就目前的情況看,還是個未知數。這不能不讓人揪心,因為搬遷的時間表已出,實施工作也已經展開,但安置富余工人的時間表,何時才能出臺呢? 這不僅僅是記者的疑問,也是工人們的疑問,更是工人們的期待。就像李師傅說的,記者畢竟是個外人,采訪完就走人了,可他們還要繼續等待下去。 這種等待,對于那些常年工作于此的工人而言,似乎有些殘酷,但又是他們所必將經歷的。 這不禁讓記者想起蘇軾的那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憑生…… 請讓我們在這里祝福首鋼的工人們,祝他們一路走好,愿他們可以有個安定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