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無地可種導致樹苗過剩 京郊樹農無奈愿意白送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6日 08:29 新京報

  遍地樹苗亟盼買家,專家分析,市場過剩、退耕還林政策和綠化任務變化使樹農陷入困境

  關注焦點

  昌平樹農姚先生承包的土地即將到期,而土地上的10萬余株楊樹苗卻沒有買家。類似姚先生這樣的楊樹苗農,在北京郊區還有很多。

  有專家認為,楊樹苗的過剩,既有類似于“谷賤傷農”的市場因素,也與當初一些企業的炒作有關。而另一個原因是,退耕還林政策的變化使得楊樹苗“無地可種”。而北京市退耕還林辦的工作人員,則不認可退耕還林政策影響楊樹苗過剩的提法。

  林業部門人士還提到,城市綠化任務的減少,也是使樹苗滯銷的一個原因。林科院一科學家表示,“這反映出有關部門傳遞市場信息以及對于農民的培訓都不到位”。

無地可種導致樹苗過剩京郊樹農無奈愿意白送

  4月20日上午,昌平樹農姚先生的女兒和看林的老陳在自家的楊樹林里,這里10萬余株楊樹苗留在地里等待買家。本報記者 薛珺攝

  離5月31日越來越近,昌平樹農姚先生一家,也越來越急。姚先生的50畝土地承包合同將在5月31日到期,但在這片土地上種植的10多萬棵楊樹苗卻銷路難尋。4月18日,姚先生在自家的50畝楊樹苗林前,一籌莫展。他和家人商量過,如果有人要這些樹苗,哪怕是白送也愿意。

  10多萬樹苗銷售遇困

  向當地林業部門求救,網上發布帖子推銷,但收效甚微

  姚先生原有約15萬棵楊樹苗,由2000年種下的8000棵繁衍而來。2000年,姚先生承包了100畝地,為獲利,他將其中的50畝用于種植楊樹。以每棵2至3元的價格,購進8000棵速生楊樹苗。經過5年的發展,這8000棵楊樹苗發展到現在,已經達到約15萬棵。

  為此,包括土地承包金、平整土地費用、架設澆水管道、購買種苗、水電、兩名工人的工資、不定期地請人移植和修剪等支出在內,姚先生估計總投入超過了20萬元。因為后繼資金難以跟上,他提前終止了承包協議。5月31日是退還土地的最后期限。

  姚先生這時發現,這些樹苗幾乎一棵都難以銷出去!他和家人想盡辦法四處尋找銷售渠道:向當地林業部門求救,找朋友幫忙尋找銷路,向園林、高速公路、房地產等各個單位打電話,姚先生的女兒還在網上發布帖子推銷。但是,幾乎都沒有效果。

  4月18日,姚先生表示,如果實在銷售不出去,寧愿把這些樹苗無償支援給需要種樹卻無錢購買的單位、個人或者西部地區,因為自己實在不忍心看到這些樹苗被砍毀。

  楊樹苗滯銷不止一家

  楊樹苗可用于造紙,但最近的造紙廠在河北,運費比樹苗本身還貴

  像姚先生這樣的楊樹滯銷樹農,并非一家。順義樹農范建國從4月份開始,陸陸續續在砍樹。4月20日,范告訴記者,他曾在2001年種下了300多畝楊樹苗,前后投入100多萬,但是到現在,只能以每公斤0.12元的價格,賣給人做密度板。范建國嘆息,“像賣柴火一樣”。

  位于昌平白浮鎮的北京市通開花木苗圃總經理許金觀說,盡管自己的企業并不種植楊樹苗,但是他知道附近因生產楊樹苗“虧本”的樹農有很多。

  昌平區白浮鎮樹農朱先生則慶幸自己轉型快,前幾年他也種了幾十畝楊樹苗,當時銷路還不錯。但目前,密云、順義、昌平等地,因為找不到銷路把楊樹苗砍掉的樹農“不是一家兩家”。前幾年由于楊樹成本低,成材快,因而種的人很多。但是現在根本沒有地方要。

  “楊樹苗除了做密度板外,還能用于造紙。”朱先生說,但是距離北京最近的造紙廠在河北,運過去每車運費就要600元,而楊樹苗只能賣200至300元一噸,“不值”。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楊樹苗滯銷并非只有北京樹農遇到,山東、寧夏等全國多個省份都出現了楊樹苗供大于求的現象。

  《中國綠色時報》2004年12月報道,2004年秋,由于造林計劃的調整和缺乏信息引導,導致一些常用苗木結構性過剩,各地普遍反映今年苗木過剩較為嚴重,僅楊樹苗木全國剩余將超過10億株;而一些鄉土樹種、城市綠化樹種和大規格苗木相對緊缺。

  對于現在這種境遇,姚先生表示,自己當初承包土地時,“的確沒有想到”。他當時考慮的是,楊樹苗成活快,繁殖容易,8000棵楊樹苗,一年即可繁殖8萬棵,即便是按照每棵苗0.5元銷售,“也能有賺頭”。

  市場原因致樹苗難銷?

  林業工作人員表示,苗農為求利潤盲目跟從,造成市場一窩蜂

  說起楊樹苗滯銷,北京市林業種苗管理總站副站長姜英淑表示,“最近一兩年都是這樣,不是新的消息”。她透露,北京市現有楊樹苗木量上億株,“這個數據明顯過剩”。她認為,歸根結底這是市場行為,和國家的政策關系不大。

  姜英淑介紹,由于楊樹成材快,前幾年發展挺快,很多人看見楊樹獲利多,盲目跟從。她回憶,2001年正常的一棵楊樹苗價格大約在1元左右,但由于市場上購買樹苗的人很多,造成楊樹苗的售價畸形,有些甚至賣到了10元以上,“有些人的確在那些時候掙到錢了”。在這種市場情況下,有些苗農貸款買苗,造成市場的一窩蜂,“現在需求量減少了,就難賣出去了”。

  北京市林業局造林處副處長曹女士表示,一些國有林場因為有規劃可以進行調控,基本規避了過剩現象。而對位于鄉鎮的苗木和樹農,則難以進行調控。

  昌平區林業局造林科工作人員韓偉也認為,對于樹農自發種樹的行為,光靠政府的引導難以奏效,“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是兩回事,他們主要還是看市場的”。

  一擁而上緣自企業炒作?

  專家看來,各地樹農一擁而上,與前些年一些企業炒作有關

  而在中國林業科學院一位專門從事楊樹研究的專家看來,楊樹苗的過剩,原因很復雜。她認為,各地樹農的一擁而上,與前些年的一些企業炒作有關。

  這位專家說,楊樹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繁殖最快的樹種,采取扦插的方式“一插就活”,一根苗可以砍成10節扦插,成活后便可長成10棵苗再截桿扦插。楊樹成長快的特性,使得幾年前一些企業利用楊樹四處炒作,據她回憶,曾經在北方地區廣為種植的“天演楊”,便是由新疆天演公司經過炒作后推廣開的。

  南方周末也曾以《“天演速生楊”彌天大謊的誕生》為題,對該公司的行為進行披露。

  記者在天演公司的網站上,看到了有關“天演楊”的宣傳資料:“速生楊的好處:一是容易活,有水就活,見土即長;二是速生性,其成林期僅為160余天,當年扦插,當年成林……有人算過一筆賬,若一位農民花1萬元苗木費扦插5000株速生楊的話,當年可插穗5萬株,產值可達10萬元,投入和產出的比例為1:10.若建立速生豐產林……每畝收入可達1000元以上。因此,天演速生楊已成為人們公認的重要致富途徑。”這位專家說,實際上“天演楊”繁殖起來后根本沒有地方種,“長得也不好”。據這位專家回憶,多年來類似“天演公司”推廣楊樹的企業有“幾十上百個”。

  無地可種致樹苗過剩?

  專家認為,目前的樹苗過剩,問題關鍵在于樹苗“無地可種”

  楊樹的另一個特性是要在平原地區種植,對水分條件有一定要求,這勢必要和農業爭地。這位楊樹研究專家認為,目前的現狀是苗過剩,而不是林過剩,我國的木材依然需要進口,問題的關鍵在于現在的楊樹苗“無地可種”,從而無法成材,國家有關政策的變化,對于楊樹苗過剩的現狀有一定關聯。

  1999年起,國家推廣退耕還林計劃,而后,國務院在2004年3月發布《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切實保護基本農田。

  對于這個變化,該專家認為,退耕還林土地減少,對于楊樹苗的過剩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退耕還林政策影響楊樹苗過剩的提法,北京市退耕還林辦劉女士表示不太認可。她說,北京綠化工程有很多,退耕還林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工程,并且完全是由農民自愿進行的。她同時透露,從今年開始,北京市已經沒有退耕還林計劃。

  她介紹,從2000年至2004年,北京市總共完成退耕還林105萬畝,這比原來退耕還林的總計劃172萬畝少了67萬畝。究其原因,她說,“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北京山區各區縣已經“沒有地方可退了”。

  綠化任務影響苗木需求

  目前提高綠化率的植樹造林,主要在山區,而楊樹并不適合在山上生長

  樹苗滯銷的另一個原因,林業部門的韓偉和曹女士也都談到了:是由于城市綠化任務的減少。

  韓偉介紹,2003年時,楊樹樹苗就曾出現過剩情況,為此,包括昌平在內的一些縣區,都特意出臺了有關傾斜政策,在開展一些綠化工程時,盡量都使用本地樹苗。但是隨著每年需要種植的綠化面積逐年減少,“現在實在是沒地方栽了”。加上目前提高綠化率的植樹造林,主要是在山區,而楊樹并不適合在山上生長。

  曹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幾年北京市造林面積逐漸減少,2003年全市造林任務為46萬畝,去年為30.1萬畝,今年的預期則只有12萬畝,到目前為止實際完成了13.1萬畝。

  她認為,今后的造林任務將更加少,因為“整個北京市面積就這么大,土地綠化面積逐年減少,苗木用不了這么多”,雖然楊樹不是北京地區的主要樹種,但是由于總量大,“(過剩)顯得更加突出”。

  但她同時認為,楊樹樹苗的過剩,和目前國家的植樹造林政策并不違背。她說,目前國家的植樹政策是要提高造林質量,由“造林”向“營造林”方向發展,對現有林木“加大管理的任務”。

  北京市林業種苗管理總站副站長姜英淑也表示,北京綠化對于楊樹這種速生生態林用得很少,對于楊樹的需求量不大。

  加強市場信息傳遞

  造林要講科學,有關部門做規劃聽取專家意見時,還要考慮農民利益

  不管是何種原因造成了目前楊樹苗過剩的現狀,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參事盛煒彤認為,在這件事情上,反映出有關部門傳遞信息以及對于農民的培訓都不到位。

  他說,一方面是農民了解市場不夠,在選擇種植樹苗前,一定要了解市場,到權威機構去咨詢,“如果盲目發展,肯定要吃虧”。

  據他所知,有些地方有相應的部門傳遞信息,但在實際上,很多農民并不能有效地知道這一信息。從另一方面說,盛煒彤認為,造林要講科學,因地制宜,千萬不能種植單一樹種。

  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做好規劃,在規劃中,不但要有專家、領導的意見,還要有農民參與管理和決策,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能夠得到好處。

  到目前,姚先生林地周圍的一些部隊和村莊,陸續無償挖走了約5萬棵樹苗,但他面對的樹苗,還有10萬余棵。他知道,“血本無歸”已成為事實,他在想能不能盡可能挽回一些損失。

  采寫:本報記者王海茛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樹苗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48屆世乒賽
二戰回顧系列專題
庫爾斯克會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太平洋海戰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新浪獅籃球隊回訪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