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宋登陸兩岸經貿謀新突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4日 16:21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跨越60年鴻溝的歷史性握手激動人心,“國親登陸”產生的經貿、政治成果的實施前景尚不明朗 □本刊記者 王豐/文 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以來,一度因“臺獨”分裂
3月下旬到5月中旬,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的“破冰之旅”,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和平之旅”,以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搭橋之旅”,在兩岸組織者驚人的效率和濃郁的誠意下先后成行。 兩岸政黨及民間的一系列高姿態接觸,為緩解臺海軍事、政治對峙提供了機遇,給陳水扁的民進黨當局施加了強大的輿論與民意壓力,更以加強經貿關系的多項共識向兩岸人民展示:經濟的融合、共生,為中華民族統一提供了頗富想像空間的現實利益支持。 海內外許多觀察家認為,這種交流體現了在不利局勢下的誠意與靈活性,有利于維護臺海和平,化解敵意。 “五大愿景”與“十二項共識” 世人注意到,國民黨主席連戰4月29日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后、以及5月12日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談后分別發布的新聞公報,都強調了兩岸經貿關系的重要性。在國共兩黨表示共同促進的“五大愿景”中,第三條即是“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其中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進行農漁業合作,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等等。 而“胡宋會”后發布的“六點共識”則在第四條中提出2006年直航時間表、兩岸貿易自由化、大陸協助臺灣解決水果滯銷問題等一系列具體目標。 此前,江丙坤3月30日與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達成的12項共識,超過一半的條款內容也是關于加強和保障兩岸經貿往來。在這些共識中,第三條“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問題”、第十條“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也均在連戰“和平之旅”結束后,得到大陸官方具體措施的回應。 5月3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云林在上海宣布,大陸有關方面將于近期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大陸旅游主管部門和相關團體歡迎臺灣旅游業民間組織與大陸方面展開磋商,作出安排。在臺灣農產品銷售問題上,陳云林也宣布,大陸將檢驗檢疫準入的臺灣水果由12種擴大到18種,并將對十余種臺灣水果實行零關稅措施。 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兩岸貿易額達783億美元,超過臺灣外貿總額的五分之一;其中,臺灣對大陸順差500億美元,而其整個國際貿易順差僅僅為61億美元。這就是說,如果沒有大陸的貢獻,臺灣將陷入數百億美元的逆差。2004年,臺灣對包括香港在內的大陸市場出口額占臺島出口總額的比例,上升到36.7%。 同時,大陸也是臺商對外投資的首選。據臺灣當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臺灣對大陸投資總額已超過419.41億美元,臺灣民間的統計數字則幾乎是這一數字的兩倍。臺商對大陸投資占整體島外投資比重也迅速攀升,2002年突破50%,2004年已達到67%。 “臺灣與大陸的經濟已經高度融合。如果沒有大陸的善意釋放,臺灣經濟將面臨非常急迫的邊緣化壓力。”國民黨籍“立委”、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李紀珠這樣對《財經》說。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在今年4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臺灣的經濟增長正在減速。”臺灣商業部門尤其是IT產業在大陸的投資獲得了豐厚回報,因而持有大量盈余現金。但是,如果沒有新的投資機會出現,臺灣經濟將無法維持其增長速度;而臺灣農產品“質高、價高”的特點,也使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減弱,島內農業部門逐漸萎縮。惟有增強與大陸的直接經濟紐帶,才能改變這些困境。這一觀點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島內有識之士的認可。 李紀珠認為,“如果繼續保持‘三通’不通的狀態,對臺灣經濟的損害將遠比對大陸的損害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民黨和親民黨領導人與大陸方面達成的加強經貿關系的協議,就顯得尤為重要。盡管具體成果的落實尚需時日,但水果準入和開放旅游等措施,已經為兩岸商貿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氣氛。 “共同市場”第一步 在國民黨主席連戰暮春時節的大陸之行之前,臺灣島內對兩岸商討建立“共同市場”的期待頗高。而“胡連會”達成的第三項共識中,也提到“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后,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 “共同市場”這一概念,是前國民黨副主席、前“行政院”院長蕭萬長于2000年提出的,其初期目標是與大陸建立關稅同盟。有分析指出,“共同市場”實際上是介于“自由貿易協定”(FTA)和“更緊密經貿關系”(CEPA)兩種框架之間的一種兩岸都有可能接受的安排。 近年來,由于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內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多哈回合談判達成協議遙遙無期,WTO成員紛紛轉向另一類國際性合作機制——自由貿易協定(FTA)。FTA的原意是締約方之間相互取消貨物貿易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但其內容現已擴大到服務貿易、投資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更多領域的相互承諾。由于FTA多為主權國家之間的協議,大陸過去難以接受與臺灣建立FTA關系,對臺灣與其他國家地區建立雙邊或多邊FTA也一直持保留態度。 2003年,中國內地分別與香港、澳門簽訂了《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對原產香港的1087種貨物和幾乎全部澳門產商品實行零關稅;在服務貿易方面,也對港澳進一步擴大開放。但臺灣當局不愿意接受類似CEPA協定這樣一種大陸與港澳在主權國家內部加強經貿合作的模式。 基于此,國民黨認為,避開以上兩者在措辭上敏感性的“共同市場”,可能成為兩岸共同接受的選擇。 “國民黨希望促進的兩岸經貿關系正常化,對臺灣的意義遠大于對大陸的意義。”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對《財經》說。 他認為,臺灣的高度外向型經濟如被排除在亞太地區的各種區域性貿易組織之外,比如建設中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擬議中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等,就會面臨滅頂之災。而兩岸共同市場的建立,除了有助于臺灣產品進入廣闊的大陸市場,更有可能贏得大陸的首肯和協助,使臺灣得以加入各種雙邊和多邊的貿易機制。 實施前景并未明朗 盡管兩岸政黨間的良性互動產生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成果,人們對兩岸經貿關系的加深和政治氣氛的改善仍無法過分樂觀。“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歷史性握手固然激動人心,但“國親登陸”產生的經貿、政治成果的實施前景尚不明朗。 國民黨和親民黨身為臺灣在野黨,他們與大陸方面達成的任何協議,需經執政的民進黨當局認可并積極推動,才可能變成現實。而民進黨當局迄今傳遞出的信息令人憂慮。在如何評價江、連、宋大陸行方面,疲于應付的陳水扁先后發出了一系列前后不一的的信息。為平息綠營內“急獨”勢力的不滿,并打壓泛藍陣營的氣勢,他惟有對江、連、宋的訪問成果加以攻擊和質疑。 5月8日,他對大陸方面向臺贈送“三項大禮”的誠意表示質疑,把大陸提出的對臺灣農民和商業有利的措施一概稱為“統戰”、“大陸介入臺灣選舉”,明確表示不要大陸給臺灣農產品免關稅。他甚至以“熊貓是保護動物”為由,表示要“慎重處理”大陸贈送熊貓給臺灣的問題。在這種不利氛圍下,兩岸各界期待中的連戰與陳水扁會面能否成局有很大變數。國民黨與大陸方面達成的一系列協議能否為民進黨當局接受,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清華大學教授殷存毅說,他對目前局勢的發展不感到樂觀。“如民進黨當局不作出積極回應,兩岸經貿關系仍舊可以通過民間對民間的渠道繼續發展,但整體上不會有大的突破”。他說,盡管大陸方面對“共同市場”的理念表示贊賞,但只要兩岸當局沒有直接對話的政治基礎,大陸對“共同市場”的支持也只能體現在進一步加強傳統的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的交流模式,一如臺商春節包機的運作方式。“而諸如關稅協定等重大問題,是不可能通過民間和行業的交流達成的。”他說。 不過,在國民黨籍“立委”李紀珠看來,“盡管政策權操縱在執政黨手中,但也不必悲觀。”她認為,民進黨是一個“選票先行”的黨派。臺灣民眾尤其是中南部農業人口,從改善自身利益出發,會向民進黨施加壓力,盡快落實“泛藍”黨派與大陸相關部門達成的共識。另外,“泛藍”黨派在“立法院”占有多數席位,這也有利于推動臺灣當局積極回應“泛藍”訪問大陸的成果。 “將來可以努力的空間大得很,即使(江、連、宋)訪問的一些成果得到落實,也不能以此為滿足。”前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東吳大學教授石齊平說。 他認為,目前臺灣業界期待值較高的還包括貨運包機、工業品出口大陸減免關稅、服務業準入以及在大陸臺胞權益保護等問題。尤其是有的臺商在大陸遇到的法律糾紛中的不公平待遇、“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大陸方面有相關的保護臺商、臺胞權益的單方面法規,但在具體實施中還有很多不足。”石齊平說。 值得注意的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與胡錦濤5月12日發表的《會談公報》中,還特別提到了促進兩岸在銀行、 保險、證券等服務業的具體合作。國民黨“立委”李紀珠認為,服務業的合作是兩岸急需加強的一個合作領域。 “臺灣中小企業打拼國際市場的經驗豐富,在找市場,打品牌和人員培訓方面有很多大陸中小企業可以借鑒的經驗。”李紀珠說。另外,臺灣金融業發展遠較大陸成熟,兩岸在金融業方面的合作近年來也出現了良好契機。但是,兩岸間已經開展十年的金融研討會,在去年由于政治氣氛的惡化而降低規格。“大陸方面在此類行業對行業的交流中可以更加落落大方一些。”她說。- 資料 兩岸關系大事記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是海峽兩岸關系由對立走向對話的第一步; 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發表《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葉九條”)進一步闡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方針,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等提供方便;歡迎臺灣工商界人士回祖國大陸投資興業; 1983年6月25日,鄧小平發表“鄧六條”,進一步闡述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和平統一具體構想; 1992年11月,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為“汪辜會談”及此后臺灣海基會、大陸海協會舉行的20多次不同層級、不同議題的協商談判奠定了基礎,掃清了障礙; 1993年4月27日,第一次“汪辜會談”,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授權的民間團體最高負責人之間首次會談;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江八點”), 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同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998年10月15日,第二次“汪辜會談”,開啟兩岸政治對話,雙方還達成“四項共識”。但此后李登輝拋出“兩國論”、陳水扁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陷入僵局,汪辜無法再會晤; 2005年3月4日,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四點意見(“胡四點”),提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200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2005年3月28日至4月1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來大陸參訪,與中共中央臺辦和有關部門的代表就加強兩岸經貿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舉行會談,在兩岸同胞關心的12項議題方面廣泛交換看法,取得初步成果;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胡錦濤與連戰真誠會談,求同存異,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大陸方面正式宣布近期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擴大開放臺灣水果準入并對其中十余種實行零關稅,并將向臺灣贈送一對大熊貓; 2005年5月5日至5月13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問大陸。這是中國共產黨與親民黨之間首次進行兩黨交流對話。5月12日,胡錦濤與宋楚瑜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達成六點共識,其中包括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等內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