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張誠
上海報道
5月12日即將正式引入新的外幣買賣業務的前夕,坐落在上海外灘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里忙碌異常。
這項新業務定于5月18日推出,它是指在我國現有的結售匯市場交易系統的基礎上,提供國內銀行間進行的外幣與外幣之間的電子交易平臺。
5月12日下午,記者在外匯交易中心看到,主刀此次外幣買賣的外匯交易中心市場一部正不斷和會員行進行溝通為18號的系統正式啟用做最后的準備。
按照外匯交易中心制定的方案,此次推出的外幣買賣交易初期包括歐元/美元、澳元/美元、英鎊/美元、美元/日元、美元/加元、美元/港元、美元/瑞朗、歐元/日元等8個貨幣對的即期交易。
交易系統將引入多個國際做市商雙邊報價,采用做市商互相驅動的電子競價交易方式。目前擬訂的做市商包括德意志銀行、荷蘭銀行、匯豐銀行、蒙特利爾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荷蘭商業銀行7家外資銀行,以及中國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兩家中資銀行。另據外匯交易中心市場一部經理張生舉透露,后期一直積極爭取的中國工商銀行,亦有望在18日推出之際加入首批做市商行列。
與美元做市商無關
由于事發人民幣匯率敏感期間,外匯交易中心推出這一業務被認為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前兆,甚至有人把它當作人民幣即將升值的信號。
但實際上,5月18日推出的外幣買賣交易,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變動、美元做市商制度很難談得上直接的聯系。
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可能發生的變化,最具實質影響的是我國現有的銀行間外匯市場,這其中包括人民幣兌美元、人民幣兌歐元、人民幣兌港幣以及人民幣兌日元等4個貨幣對。
該市場又被通常稱為銀行間結售匯市場。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后,開始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它是銀行間外匯市場運作的制度基礎。根據結售匯制度的要求,中國境內機構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允許保留的外,均需在銀行辦理結匯。
銀行在辦理與境內機構的結售匯業務后,除保留特定數量的結售匯周轉頭寸,必須通過銀行間的外匯市場平衡外匯頭寸。也就是說,一旦商業銀行握有的外匯頭寸超過限額,就必須拿到這個銀行間市場上進行強制結匯。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占到這個市場交易量的90%以上。
與之相應,央行則通過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外匯以實現對人民幣匯率的管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我國采取了實際的釘住美元制度,央行每天以幾近固定8.27左右的價格進入銀行間市場買進美元,投放出人民幣。
銀行間外匯市場在每一個工作日結束后形成一個市場加權平均匯率,這一匯率由央行公布后,成為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和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的交易中間價。
如果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生變動,主要指的即是現有的結售匯市場形成機制發生變化,尤其是人民幣/美元這個貨幣對上形成機制上發生的變化。就目前看來,這個市場上最可能發生的變化就是美元做市商的出臺。央行此前也曾多次表示,將試點美元做市商制度。
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實行,將通過引進商業銀行在外匯市場進行雙邊報價,改變目前央行被動接盤的局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隨著美元做市商制度的推出,由于央行不再是外匯市場的唯一買家,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儲備的外匯會部分分流到美元做市商手里,減輕央行的外匯占款壓力。
此次外幣買賣業務系統的推出,之所以被很多市場人士看成是人民幣升值的信號,很大程度上的一個原因在于,此次外幣買賣中的做市商制度讓他們對美元做市商制度產生聯想。
但事實卻是,早在2002年,外匯交易中心在人民幣兌歐元、人民幣兌港幣上就引進了荷蘭銀行和蒙特利爾銀行作為這兩個貨幣對的做市商進行報價。外匯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技術角度上來說,美元做市商制度在2002年就沒有障礙了。
該負責人表示,此前外匯交易中心已就美元做市商制度給外匯管理局提交過相應的研究報告,“但何時實施、如何實施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決定權掌握在外匯局手中”。
她表示,美元做市商指的是人民幣兌美元上采用做市商報價制度,此次外匯買賣不涉及人民幣,而且做市商制度也并不是此次外幣買賣系統中首次引入,所以在外幣買賣中試點做市商制度,與推進美元做市商制度建設之間是“沒有直接聯系的”。
中小機構有望擺脫被動
前述外匯交易中心負責人表示,外匯交易中心推出外幣買賣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解決目前中小金融機構在國際外匯交易市場的局限性。張生舉也認為,這套外幣交易系統最直接的好處是降低了中小金融機構的外匯資金運作成本,為企業和金融機構運作外匯資金,規避匯率風險提供了方便。
國際外匯交易市場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流動性最高、唯一的24小時即時交易市場,其一天的交投量就高達1.6兆億。中國銀行資金中心蔡政委介紹,目前國際市場上通行最主要的交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路透電子系統的詢價方式進行買賣,即所謂的“點對點”的OTC市場;另一種就是世界幾大銀行建立的電子經紀系統EBS。國內多使用路透系統“點對點”交易。
目前,我國只有30余家金融機構的總部擁有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外匯交易的權利。而其他金融機構、企業、個人及銀行分支機構的外幣買賣交易,都以各國內銀行總行作為交易對手,或者通過該銀行作為代理,最終這些外匯頭寸通過銀行總行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平盤。
而這其中,又以企業委托交易的外匯資金比重最大。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資金部副總經理張宜表示,雖然各家銀行比重不同,但委托交易都占絕大多數,銀行自有資金交易的非常少。
但我國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評級都不甚理想,即使在這30余家中,除了中行、工行、招行等幾家經常參與國際外匯交易的銀行以外,絕大部分銀行在進入國際市場的交易過程中,其交易對手都會給出較大的點差。
較大點差意味著較高的資金成本,對于通過銀行進行外匯投資保值的企業來說,就是必須承擔更多市場風險以外的交易費用。
“除了幾家大銀行,不要說城市商業銀行了,就是稍微小一點的國內股份制銀行在國際市場上也拿不到好的價格。” 中國銀行資金中心副總經理樂延說。
“而且,在路透系統上,一手交易就是500萬美元,而小一些的銀行有時候一天的外匯頭寸也就那么幾百萬美元。”樂延表示,“這種情況下小的金融機構很難進入國際市場進行交易。”因此,部分銀行即使有了外幣交易權,也只能選擇委托幾家大銀行代理其資金運作,而這其中,代理銀行還將收取部分的點差費用,更增加了我國銀行、企業的外匯資金運用成本。
而此次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外幣買賣系統,采用了做市商報價驅動的競價交易模式,由做市商報出各貨幣對的買/賣報價,交易系統從中選取最優的買/賣報價,在市場實時發布,同時將最優的做市商報價與會員銀行的交易請求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進行匹配,并將成交信息實時反饋給交易雙方。
張生舉表示,通過做市商的競爭報價后,只有最優的報價才能反映在交易系統之上,這樣的價格往往是十分優惠的,一般來說只有幾個點差,甚至會出現負點差的情況。同時,為適應國內的情況,一手交易確定為10萬美元,降低了外幣買賣的門檻。
同時,這套系統上包括點擊報價、訂單報價或詢價方式三種方式的交易方式。會員銀行交易的金額在1000萬美元以下的,只需要采用點擊報價和訂單報價,避免了詢價過程,十分方便快捷。只有交易金額超過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交易,才需要和交易對手進行詢價,確定交易價格。
在交易費用上,交易中心收取的費率總共為百萬分之十五,其中手續費為百萬分之五,清算費為十萬分之五。相比于目前銀行間市場上萬分之三的費率,這樣的收費無疑并不高。
迄今為止30余家擁有外幣交易權的金融機構中,已經有20多家和外幣交易中心簽約。四大國有銀行有三家已經和外匯交易中心簽定加入會員行的協議,交行、招行等幾家股份制銀行也正在積極申請會員行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