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波瀾起 浙商臺商互動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4日 10: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左志堅 杭州報道 訪問之外的自發交流
“浙江大學EMBA班的同學問我,能不能幫他們在課程里面安排一個‘寶島之旅’。講了那么多臺灣企業的案例,他們想到實地去看一看。” 在杭州呆了四年,臺灣中華臺商聯合促進會秘書長李麗娜感覺浙商對臺灣的興趣很濃。近幾個月以來,李麗娜的咨詢公司干脆開始組織浙江商人赴臺參觀。 這些浙商去臺灣不僅僅為了學習,“也不是去看看阿里山、日月潭,他們都有很強的其他目的性”。據李透露,這些浙商去臺灣往往是考察自己所在產業,直接找到臺灣企業洽談合作,“很多浙商都在臺灣找到了對口企業”。 4月下旬,本應有新的考察團趕往臺灣,但因考察團部分成員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份,而未能成行。李麗娜深感遺憾,“不過以后應該有機會過去”。 不過這并未令浙商對臺灣的興趣減弱,“我認識的很多浙江商人都想去臺灣看看”,李麗娜說道。 中國臺商發展促進會主任助理劉鐘的感受與李麗娜相同。就在下個月,劉鐘將為浙江一個經貿考察團做向導,考察臺灣。 這些其實與近期連宋赴大陸訪問并無直接聯系。上述兩位協會人士表示,這些其實是民間自發的交流欲望,在連宋決定來訪問之前即已有過籌劃。與之相對應的是,臺灣商人對大陸自發的興趣也是與日俱增。 李麗娜透露說,連宋回臺灣之后的6月、7月,恰是臺灣商人赴大陸考察的旺季,“我會帶許多臺商來大陸考察,他們都是第一次到大陸來”。 中國臺商發展促進會主任黃金昭也將在6月帶領一批臺商赴大陸訪問。一年一度的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浙洽會)正在進行最后的準備工作,黃金昭帶來的這批臺商將與大陸地方政府“談一些很實際的問題”。 公報正面回應民間意愿 很自然,在兩岸自發交流原本就日益升溫之時,連宋的訪問為兩岸經貿界的交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黃金昭說,“臺商對連、宋登上大陸都持正面積極的看法,希望在經貿方面能夠更有保障。只要兩岸關系更穩定,臺商過來的意愿就更會強烈”。 李麗娜說,她認識的不少臺灣商人“以前還在觀望,現在是不能不來了”。而在大陸的臺商則無需像以往那樣刻意低調。 李麗娜對此再清楚不過了。“四年前我來大陸的時候要回臺灣去找客戶,現在都是臺灣的客戶主動來找我”。連戰訪問大陸時,國共兩黨發布的新聞公報提到設立國共“經貿文化論壇”,正是進一步順應民意的表現。連戰說:“……論壇將就……經貿文化相關事宜……進行意見的交換,凝聚大家的共識,提出各單位具體的意見,來供給兩岸參考和落實。” 李麗娜說,新聞公報應該算是一個建言會,“其實兩岸民間經濟論壇我覺得已經在操作了,各地方政府已經有一些既定的招商模式,而且效果往往不錯”。去年年底李參與的一個“山東人回娘家”的活動,就吸引了3000多臺商前往山東考察。 而宋楚瑜與胡錦濤總書記會面后的六項共識中則包括,“推動兩岸民間精英論壇,匯集兩岸學者專家及各界的智慧經驗,籌策兩岸民間精英論壇。”這一點,實際上民間也早是暗流涌動。 早在2004年11月,中國臺商發展促進協會兩岸經貿組就已經在籌辦一個浙商與臺商互動的論壇。按照黃金昭主任的想法,這個論壇將定期舉行,第一年放在浙江,第二年放在臺灣,兩岸企業輪流做東。 而在劉鐘看來,兩岸經貿論壇有很實在的議題可以討論,比如浙商與臺商如何合作發展,浙江為代表的中國制造業和商貿優勢如何與臺商共創經貿前景…… “臺商早期和前些年的浙商一樣,也是‘前店后廠’模式,后來臺商抓住歷史機遇才有了全球影響力。現在浙商正在面臨臺商曾經遇到過的問題,雙方可以探討的話題太多了。” 李麗娜則透露說,“浙江民間的商人之所以想去臺灣看看,就是因為他們在與臺商合作之前,想實地看看合作伙伴的廠房和市場,眼見為實之后,往往就可以簽訂協議。” 第四波臺商投資熱來臨 盡管民間自發的經貿往來從未斷絕,但是兩岸政治關系一直影響著臺商的熱情。按照劉鐘的觀察,“臺商投資的每一波高潮都是跟著政治動向來的”。 第一次臺商投資熱潮是1987年大陸開放臺胞回鄉探親,第二次也是最“猛”的一次是1992年“九二共識”之后,第三次則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香港回歸祖國。 在連、宋訪問大陸之后,政治人物的鮮明態度令臺灣商人們信心倍增。盡管連、宋返臺之后,政黨之間的共識有待臺灣政府落實,但劉鐘對經貿合作方面的共識持樂觀看法,認為“兩岸經貿關系獲得突破不會太久,應該會有第四波臺商赴大陸投資熱”。劉鐘甚至已著手籌備一家咨詢公司,以便為下一撥臺商的到來提供服務。 可能出現的這一輪臺商投資熱首先將是產業轉移的延續。據李麗娜介紹,她將引入的臺商集中在農業、醫療服務、生物科技等領域。而黃金昭方面,臺灣的五金、機械、塑膠、服務業也將繼續向大陸進軍。 這其中尤其是農產品的進入令人關注。一方面,大陸國臺辦宣布臺灣十二項水果輸入免關稅,臺灣水果出口自會增長;另一方面,臺灣農產品的種植(養殖)、保鮮、銷售等鏈條也會向大陸轉移。 而高科技產業的轉移可能向層次更高的方向發展。李麗娜透露說,她的新客戶中,有不少是臺灣中小型的上市公司,從事芯片設計業務,由于臺灣研發人力成本太高,因此希望利用大陸人才。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臺灣芯片業的生產線和市場早已轉移到大陸,設計公司落戶大陸將完善這一產業鏈,設計完畢可以就地生產和銷售。 對于大型IT企業,原先臺灣要求將最新技術的生產線留下,隔代技術方可轉移到大陸,劉鐘認為這些企業會爭取將最新的生產線即時轉移到大陸。 這些也都是順應時代趨勢。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張冠華即指出,從總體來看,未來以產業轉移為主導的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特征將逐步發生改變。 “隨著兩岸各自經濟轉型的加快,兩岸經濟交往的主導領域將由制造業向服務業延伸,從而推動兩岸經濟關系的深化發展,促使兩岸由制造業領域的產業分工向更全面的經濟分工轉變。” 而在眼下,李麗娜就注意到,隨著臺商完成整個產業鏈在大陸的布局,大陸方面的產業也正從勞動密集型開始升級。李麗娜就認為現在兩岸經貿合作“已經不僅僅是為大陸解決就業問題了,而是產業對接的問題”。 “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 產業對接,然后呢? 連戰在北大演講留下的一句話——“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成為了各大媒體的標題。 在連戰說出這番話時,兩岸工商界已經可以找出相關的案例。李麗娜說,原先有很多浙江制造企業采購臺灣的模具設備,后來浙商去臺灣考察后,兩家開始合資生產并銷售了。 最近的一個例子,發生在連戰訪問大陸前一個月。臺灣統一以3030萬美元代價,取得北京匯源果汁5%股份。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當時就說,“匯源可以利用統一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幫助完成國際化”。 當然,類似的合作目前并不多見。一部分原因是,臺灣島內期待多時的臺幣與人民幣自由兌換仍然無法成為現實,甚至不能直接通匯,而要通過美元結算。 不過胡宋會之后發布的公報中,已經對這些問題有了詳細的計劃。公報稱,“促進實現兩岸直接貿易和直接通匯,進一步實現兩岸經貿關系正常化。”而實際上,臺灣的相關機構也早已經展開布局,彰化銀行即在昆山設立辦事處,劉鐘認為只要時機成熟,那里馬上可以翻牌為分公司。 胡宋會之后的公報還涉及到如下實質性內容:促進實現兩岸企業雙向直接投資;推動兩岸銀行、保險、證券、運輸、醫療等服務業的具體合作;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經濟交流,進而建立穩定的經貿合作機制…… 5月13日,宋楚瑜離開北京時發表演說,“現在是我們為臺灣具體去落實去把這些善意化為對于人民未來最重要的一些決定和行動”。 而在連戰回臺灣之后,國民黨“立委”蔣孝嚴任理事長的中國臺商發展促進會已經在行動。該協會兩岸經貿組組長黃金昭說,“三通、經貿交流這些問題我們一直在規劃。過幾天我會來大陸,看一些具體的項目如何與大陸一起配合。” 而投資者顯然對如何落實抱有很強的信心。一個顯性的細節是,大陸宣布開放居民赴臺旅游當天,臺灣觀光飯店類股票報以全線漲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