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稱中國并未出現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3日 15:53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5月13日電(記者 顧錢江)中國社會科學院13日在此間發布的《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5)》認為,斷言中國已經出現“工資-物價輪番上漲”的通貨膨脹的理由很不充分,換言之,中國并未出現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目前中國經濟中出現了一些漲價因素:國際原油價格、煤炭等能源價格繼續攀升,鋼材價格也在上漲;去年以來珠三角、長三角和福建等地出現一定程度的“民工荒”問題后,
由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編的《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5)》認為,雖然成本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很大,但運用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理論來分析中國當前的物價走勢以及宏觀經濟,卻與實際有很大的脫節。 報告認為,所謂中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還沒有傳導到最終產品價格的說法與事實相矛盾。其理由是,中國的三種價格指數——原材料價格指數、消費品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走勢的變化大體上是同步的。一些論者所說的原材料價格上漲要經過20個月才能傳導到最終消費品,是既無統計上的依據,也與社會生產周期不符的。 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已基本上是一個競爭性的市場體系,因此,企業很難將原材料漲價所增加的成本轉移到自己的產品價格中去。報告舉例說,2004年中國原材料價格指數上漲10%以上,居民消費物價指數漲幅為2.8%,但扣除糧價影響之后的核心通脹率只有0.6%,而家庭耐用消費品、通訊設備、服裝等許多產品的價格指數依然在負位徘徊。 至于工資成本因素,報告認為,成本推動型的通膨當然還可能來自工資成本的推動,但僅因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現局部民工短缺,便斷言中國已出現“工資-物價”連動,通脹將日趨惡化,還為時尚早。首先,民工短缺究竟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圍以及多長時間內發生,中國迄今尚無明確且權威的統計說明以及系統的實證分析。其次,少數地區出現民工短缺,可能歸因于工資水平過低,也可能歸因于民工市場組織的缺陷。 報告說,即便確認工資水平過低是民工短缺的原因之一,那也要深入分析:究竟是因工資受到物價上漲的侵蝕,因而民工要求恢復均衡工資率(像發達國家勞動力市場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還是因為民工們不能忍受那種因市場組織不完善而造成的“血汗工資制”?如果是后者,那就與當前討論的通脹問題關系不大了。(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