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南昌,江西省科技館前。聯合國會旗迎風飄揚,200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實施目標國際研討會開幕式在這里隆重舉行。科技館展廳內人頭攢動,人們駐足觀看“江西省實施可持續發展成果展”。剛剛向大會致完歡迎辭的江西省省長黃智權就江西可持續發展問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本次研討會是江西省首次與聯合國共同主辦的國際會議。這是對我們落實可持續發
展成效的肯定,”黃智權說,“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加快發展中始終遵循的原則和方針!”
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江西省開始實施“山江湖工程”。該工程覆蓋面積達全省總面積的97%。經過20多年的努力,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積從330萬公頃下降到130萬公頃;植樹造林2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31.5%上升到目前的60.05%;全省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128個,保護區面積80.8萬公頃,使境內主要自然生態系統85%的高等植物種類和80%以上的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全省8條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達75.2%;鄱陽湖湖體面積由3600平方公里恢復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100平方公里,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更成為世界七大濕地之一、聞名世界的候鳥棲息地。“山江湖工程”在保護生態環境,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成為有一定國際影響的流域治理項目。該項目先后被選中參加1992年首屆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技術博覽會和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目前,江西省有機食品總數達98個,居全國第一位;生態移民100萬人,實現居住地生態復蘇、新居地安居樂業的良性循環;全省使用沼氣農戶達102萬戶,極大地改變了農村的生態面貌。
通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江西走出了一條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態環境得到良好保護的文明、和諧發展之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4年中,江西省GDP年均增長11.4%,2004年達35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3.2%,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
當記者請黃智權介紹江西省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驗時,他說,“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江西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堅持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強與世界有關國家和組織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長效機制,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當中,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要求,并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衡量各個地方發展質量的重點標準;同時通過地方政府立法來引導、促進和保障可持續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正在成為全省人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談到江西省未來將如何鞏固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成效時,黃智權強調,“要突出三個方面:一是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二是要繼續調整經濟結構,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三是要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
江西努力把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本省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加快發展與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起來,妥善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城鄉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做到在發展觀念上有新的拓展,在發展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在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既快又好發展上有新的作為。
據了解,江西省正努力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選擇冶金、機械、醫藥、電子、食品、新材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有重點地培植支柱產業,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生態工程建設,完善生態系統;加強污染防治,優化人居環境;推進資源節約再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江西省先后與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比如: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開展鄱陽湖資源研究和生物保護等多項合作;與世界銀行合作啟動綜合農業現代化項目;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將廬山列入世界遺產保護目錄和世界地質公園等項目。
展望江西省開展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的未來,黃智權說:“這次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實施目標國際研討會在江西召開,既是對江西可持續發展建設的一次檢驗,又是對江西進一步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力推動。江西十分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將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理念,加強與各方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江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新聞來源:《人民日報》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