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鞍鋼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正式在工商部門注冊,這意味著已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鞍鋼汽車公司的體制發生了根本變化,不再是鞍鋼的一個全資子公司,而是一個由鞍鋼和改制企業職工共同出資組建的全新的股份制企業。鞍鋼“瘦身”之變的大幕徐徐拉開。
具有80余年歷史的鞍鋼,有過太多的榮耀,也背負著太重的包袱。為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進入“九五”后,鞍鋼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實施了“精干主體、分離輔助
、轉機建制”的總體改革,先后將中小學、醫療衛生等單位分離出去,劃歸地方。而通過分離輔助,授予獨立法人資格,輔業單位的獨立生存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外部市場不斷擴大。
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主輔分離只是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分離后的輔業單位還是純國有企業,產權關系、勞動關系和行政隸屬關系沒有改變,對鞍鋼主體企業的依賴程度依然較高,輔業單位在體制、機制上還難以完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
2002年11月,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為鞍鋼的輔業改制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據。
按照《實施辦法》規定,并結合鞍鋼具體實際,2003年11月,鞍鋼決定,將建設總公司、機械制造公司、實業發展總公司、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汽車公司、電氣公司、鋼繩廠7家企業納入首批改制范圍,并從2004年1月起首先實行模擬改制,以檢驗改制政策的效果。從當年前8個月的運行情況看,所有模擬改制企業均超額完成了模擬改制按進度考核的指標,職工收入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礎上,鞍鋼制定了《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輔業改制總體方案》,并上報國家。
2004年9月6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總體方案的批復》,原則同意《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輔業改制總體方案》,這標志鞍鋼輔業改制工作正式啟動。
輔業改制工作是鞍鋼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涉及的人多、面寬,政策性強。按照《方案》規定,首批7家改制單位將由鞍鋼全資子公司全部改制為非國有法人控股企業,由鞍鋼和改制企業職工共同出資組建,參加改制的職工人數將超過2萬人。
為穩步推進輔業改制工作順利進行,所有改制企業都經歷了改制準備、模擬改制和正式改制三個階段。由于輔業改制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職工的切身利益和企業的今后發展,所以得到了職工的廣泛理解和支持。職工們說,改制后的企業將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擁有人員精干、用工靈活、負擔輕等優勢,通過體制創新和機制轉換,將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
目前鞍鋼首批7家改制企業已有6家順利完成,剩余的一家也將在近期內完成。輔業改制,是國家針對國有企業出臺的重大改革舉措,是鞍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它可以從根本上解除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通過實施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使改制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從長遠發展看,對所有改制企業這都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而精干后的鞍鋼主體也必將乘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東風振翅高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