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破產高潮來臨 資本角力千億元商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1日 20:02 時代信報 | ||||||||
信報記者 劉雋剛 126企業納入破產計劃 2005年4月27日,重慶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網站上發布了這樣一條信息:“國務院國資委將于5月11—13日在重慶召開國有企業改制和產權轉讓工作會議和全國企業關閉破產工
與之呼應的是2005年4月30日一則報道:“4月26日,李榮融在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匯報工作時表示,國務院已經批準了全國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四年工作規劃。這個四年工作規劃,主要是在四年之內,解決所有政策性破產問題,四年之后,國企破產一律按《破產法》規定行事的說法。在這個四年工作規劃的名單上,共有1828戶國企,累計虧損額1221億元,涉及職工281萬人,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1730億元。” 此外,還能在重慶市國資委網站上查到這樣的信息:“自1997年以來,我市共有126戶企業納入計劃實施破產(不含三峽庫區淹沒破產企業),其中國家計劃54戶,市計劃72戶。涉及職工21.6萬人,資產總額70億元。目前已有117戶進入破產司法程序,其中81戶實現破產終結、33戶基本完成職工安置、3戶正在安置職工,還有9戶企業正抓緊推進破產立案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這一組數據和信息表明,國有企業改革又將進入新的階段,這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是“國家最后一次埋單”。但如果用商人的眼光看,似乎也將意味著又一次資本擴張的機遇即將來臨。 首家央企在渝破產 4月29日,記者在重慶市聯交所采訪時,偶然了解到4月中旬這里才進行了第一單國有產權拍賣。5月8日,緊跟其后,首家央企破產財產也在此交易成功。 在描述拍賣現場時,聯交所人士用了這樣一段話:“5月8日上午,中央在渝企業——中國兵裝集團望江機器制造總廠破產財產處置,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成功地實現轉讓。本次拍賣的破產財產主要是存貨、機器設備、工程物資、在建工程及地上建筑物等。本次拍賣的標的物的參考價為1338萬元,經過34輪激烈的競爭,最后以2020萬元的高價成交,比參考價凈增602萬元,增幅高達45%。” 僅僅從“34輪激烈競爭”,似乎就不難看出買者對這些財產的渴望程度。但市場是否真得像表述中這樣激烈? 記者在聯交所與一位產權經紀公司工作人員交談時了解到:“破產企業的買賣,實際上多數是設備、陳舊的車輛、土地等資產的拍賣,從目前來看,到我們這里來進行產權交易的破產企業還不多,所以現在的交易量也很難統計。” 聯交所人士的答復同樣模糊,他只是說:“破產企業產權拍賣的市場前景要問那些拍賣企業才知道,不過要說炒作,實際上從不久前進行的第一單國有產權拍賣來看,破產企業的買賣其實跟炒房產不同,多數參加拍賣的買家是辦實業的,他們往往因為需要這些設備而來,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炒。而且,國有資產拍賣都必須有相關部門批準才能進行,這方面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3號令、市府167號令和渝高法[2005]12號等文件精神都很明確。” 破產潛伏市場契機 這些法規是什么時候出臺的,在這些法規出臺之前破產企業的轉讓又以什么方式進行? “國務院3號令是2003年12月31日公布的。此前怎么進行我就不了解了。”聯交所人士回答。 用“法律永遠是滯后的”似乎很能說明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在國務院3號令出臺之前,在產權交易所第一單拍賣之前,企業的破產已經在進行。 《破產法草案》起草人之一、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曙光認為:“1994年開始的政策性破產,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但由于財政埋單企業債務,計劃手段過于強烈,注定是一個過渡性的破產方式。” 而且在上述數據中,并沒有包括那些中小型民營或集體制企業在內,倘若將這些內容全部估計在內,誰能夠算出歷年來在企業一輪又一輪的破產處置中,潛伏著多少市場契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