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近期在滇南著名河流瀾滄江邊設立了國內首個野生稻保護示范區,保護區將有效保護一種名為“疣粒野生稻”的珍稀植物物種。此間有科學家稱,此舉將對解決人類糧食安全問題有長遠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化和種植水稻的國家。由于人類活動的加劇,在世界范圍野生稻越來越罕見。疣粒野生稻作為一種珍稀野生植物資源,在水稻育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們的株體及谷種中含有多種目前人們尚不完全了解和某些現代水稻丟失的特殊基因及農藝性狀。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源雜交,可產生許多優質新品種,創造糧食生產的奇跡。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利用野生稻不育株開創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新局面,使全國水稻產量大幅度提高。
云南瀾滄縣農業部門經過多年的實地調查,在境內的瀾滄江沿線發現有疣粒野生稻居群11個點。但隨著瀾滄江上糯扎渡電站和景洪電站的建設,將有7個居群點被淹沒,疣粒野生稻的生存環境面臨嚴峻危機。最近設立的省內首個世界疣粒野生稻保護示范區,地處瀾滄縣糯扎渡鄉老雅口村的小芒界地區。這里平均海拔750米,屬低熱河谷地區,終年無霜,濕度大,熱量足,植物生長旺盛。據瀾滄縣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生長在瀾滄江邊的疣粒野生稻具有很強的抗病蟲、抗旱等優質基因,這些優質基因正是解決目前水稻生產難題的“資源寶庫”。人類未來糧食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對野生稻優質資源的發掘和利用。
據了解,保護區實施規模面積為80畝,其中核心區30畝,緩沖區50畝。目前,云南省已投資30萬元用于保護區核心區內的圍欄、永久性標志牌等基礎設施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