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能否軟著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9日 11:26 解放日報 | ||||||||
火爆的旅游消費使各種承載快到臨界點 剛剛在東方明珠開幕的“絢麗多彩的埃菲爾塔———呂皮奈攝影展”吸引了大批的市民和游客。 又一個紅紅火火的“五一”長假過去了。記者昨天做了一項隨機的微型調查,80%以上
有關專家認為,在帶薪休假制度沒有完全實施的情況下,貿然取消黃金周休假制度不合適,最好采取“軟著陸”辦法。 花錢賺錢都受罪 跟隨一家旅行社在海南游玩5天之后,曹先生一家也回到了上海。談起出行感受,曹先生說:“一是身體累,全程像行軍打仗,吃飯、游玩到處排隊;二是眼睛累,走到哪兒人都特別多,不知道是看風景,還是看人,連個照相的機會都沒有;三是心累,因為人多,除了處處得留意別丟東西外,還得留意一哄而上的攤販死纏硬磨。”讓他感覺最不劃算的是,平時上海到海南的五日雙飛游只要1000多元,但是黃金周期間幾乎比平時貴了一倍。 出乎人們意料,黃金周中生意盈門的旅行社竟然慨嘆“賺錢也受罪”。由于集中旅游,景點景區的接待能力無法保證,各種麻煩接踵而來,游客索賠、媒體曝光、危機公關,節前已經裝在兜里的錢沒準還得再掏出來。據了解,國內旅游界從去年開始呼吁取消黃金周。 集中旅游透支消費 來自上海市假日辦的統計,上海7天共接待觀光游客381.2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81億元,375家大中型商業企業共實現零售額26.15億元。有關資料顯示,從2000年起,三個黃金周中產生的國內旅游收入一般都占到當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 但有專家認為,對于任何一個消費者來說,一年的消費總需求相對固定,并不會因為放長假就瘋狂消費。事實上,在火熱的假日之后,必然是一個相對冷清的時期———黃金周假日經濟只是一種消費能力的提前透支。 黃金周最大的負面影響是人為制造了集中消費的旅游模式,使交通運輸,旅游設施,風景區、文化遺產地的生態環境都處于危險的臨界狀態,超負荷運轉帶來的是對旅游資源過度開發和邊際效益遞減。5月3日一天中,北京有10處景點接待超負荷,其中故宮接待8.49萬人次,超負荷接待兩倍多。記者5月2日和7日兩次途經滬杭高速,兩次都遭遇車禍引致的一小時以上的堵車。 黃金周“變臉”猜想 民間關于黃金周“變臉”有幾個猜想。 猜想之一:增加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陽節為國家法定的假日,在該假日的那一周的星期一放假一天。這樣每年的4個傳統節日就能成為4個三天的長周末假期。或者可以像我國香港和臺灣一樣,就將這些傳統節日定為假日,如遇周末順延。 猜想之二:黃金周休假制度可以進行分時段休假。比如將全國分為A、B、C三個休假區,以“五一”長假為例,A區從4月24日開始休假7天,B區從5月1日開始休假7天,C區從5月8日開始休假7天。這樣一來,從全國來說,一周的假期就分散成了三周。 猜想之三:改革“雙休日”制度,將每周休息兩天改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加起來就夠每月實行一個四五天的“小黃金周”,以此取代“五一”、“十一”黃金周。 專家認為,改良黃金周只是過渡,只有當“黃金周”這個說法從大眾語匯中消失時,中國的假日經濟才真正成熟了。 本報記者 陶健 | ||||||||
|